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Underwater Undercover
水中偽裝



來自國家地理頻道這段五分多鐘的影片,有許多精采的畫面,包括mimic octopus的變裝秀......

標籤: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Nissan NV200


我之前曾經介紹過的潛水人專用車Nissan NV200這週五將在東京車展現身,嗯......不過別高興的太早,這只是一輛概念車,量產的機會不大。
如果真的量產,將來潛水人不必在車屁股上貼上潛水貼紙,光看車型就知道是混水底的,也很有意思。
這車是依據海洋生物學家和攝影人Alexander Mustard博士的需求所設計出來的,idea不錯,車子看起來也很酷......可是,後廂伸出後車長變成近兩倍車身,這種車位在家裡、在海邊恐怕都很難找得到吧?

標籤: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Eel-luminating Color
繽紛鰻彩


Photograph by David Doubilet
凝視著星光鰻的斑紋皮膚,它看起來像是一位平面藝術家的靈感創作。被科學家稱之為Muraenidae的其他海鰻家族成員,也給人有類似的印象。想像具有強烈條紋的斑馬鰻,有圓點花紋的白嘴鰻,還有黑點鰻—牠的皮膚像以藝術感排列出的小磁磚馬賽克。在充斥著炫目顏色與圖案的珊瑚礁區,Muraenidae海鰻家族也努力躋身成為光鮮亮麗的一族。
攝影數據
相機: Nikon F4
軟片: Fujichrome Velvia
鏡頭: 105mm macro lens
快門及光圈: 1/15 @ f/16
天候: N/A
當日時間: N/A
打光技巧: 2 strobes

Steve的注解:
這張照片算是大衛都必烈拍得比較差的一張,雖然放在國家地理的官網上,他自己並未刊印在他的書中。

說它差,是因為光打得平鋪直敘,沒有層次,沒什麼光暗對比,一點戲劇感都沒有;只能說是一張清楚的照片,缺乏影像的張力,似乎是一張每個新手都拍得出來的照片。

有趣的是,當我回頭比對網站上和書裡的照片時,也就是上回介紹的小丑魚,發現書裡的照片已經調得更暗沉,也經過裁剪,去除了海葵肉座的大部分,把視覺更集中在兩隻小丑魚身上。長期研究大衛都必烈的攝影,我發現他的作品進入印刷前都有經過大量的後製調校剪裁,事實上他習慣把作品調暗後製版付印。

這說明一件事,即使是像大衛都必烈這樣的名攝影師,影像的後製對他來說也是必要的,而且是極重要的一個步驟。

標籤: , ,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Anemone Shrimp ( Periclimenes sp. 2 )


2006年7月 攝於印尼美娜多

因為光源是從左後方打出,所以背景大片都是黑暗,去除不必要的雜亂。這樣的打燈角度既能清楚表現出海葵蝦的輪廓,又局部勾勒出海葵的線條;我自己還蠻喜歡這張照片的氣氛。

標籤: ,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

WEB-LUE網路雜誌第11號出刊



WEB-LUE網路雜誌第11號出刊了。這期介紹了貝里琉、泰國安達曼海、普吉島、巴哈馬等潛點。

越智隆治那張以"風"為題的海豚,是光圈20快門1/4秒的追蹤攝影,用慢速快門畫出很有動感的光影......帥!

→網頁連結

標籤: , ,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Gender-bending Down Under
水中的變性


Photograph by David Doubilet

雄魚還是雌魚?有著變性能力的小丑海葵魚,經常叫人雌雄難辨。在社群中具主導地位的雌魚死去時,身為伴侶的雄魚會變性成雌魚接續原有的地位。

攝影數據
相機: Nikon F4
軟片: Fujichrome Velvia
鏡頭: 60mm macro lens
快門及光圈: 1/15 @ f/16
天候: N/A
當日時間: N/A
打光技巧: 2 strobes

Steve的注解:
很多拍微距的水攝者,使用雙灯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去除單燈留下的陰影。可是我一向喜歡用單燈留下陰影,因為陰影是表現立體感和質感的最主要關鍵。David Doubilet這張照片的雙灯處理,很明顯的留下了表現立體感和質感的陰影,而且避免了單燈角度太大(與鏡頭垂直)時,可能造成的半邊黑的狀況。

從左下角的小丑魚和右上角的海葵陰影可以清楚的看出,左邊的閃燈向右投射,光軸和相機機身約成20度角;從右上的小丑魚和右下角的海葵陰影可以看出,右邊的閃燈向中間投射,光軸和相機機身約成70度角。兩顆燈的亮度和角度都剛好在魚、海葵的一側留下黑影,讓輪廓更清楚,背景深褐色海葵肉座的皺摺也因為陰影,立體感完全呈現。

還在用雙灯殺陰影嗎? 大衛都必烈的這張照片應該可以推翻這種論調了。

標籤: , ,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A Cod for Every Occasion
怎麼說都是鱈


Photograph by David Doubilet

攝影師大衛都必烈說“牠叫洋芋鱈,不過大堡礁所有的魚不是叫這個鱈,就是叫那個鱈” 怎麼會這樣?大衛的理論是“澳洲過去曾經是英國犯人的流放地,來自Newgate監獄的犯人看到這些大魚就這麼說著‘這是啥東西?這是鱈魚!’剛剛才從英國來的船下來,他們除了鱈魚哪認識其他東西?”

攝影數據
相機: Nikon F4
軟片: Fujichrome Velvia
鏡頭: 16mm fish-eye
快門及光圈: 1/15 @ f/16
天候: N/A
當日時間: N/A
打光技巧: 2 strobes

Steve的注解:
因為背景還有許多魚,快門用到1/15秒造成兩個現象:1.進入鏡頭的光線較多,背景較亮。不像一般相片快門速度較快,閃燈打到的魚亮度夠,但背景變深暗,造成反差太大,白天變晚上。2.因為快門速度慢,閃燈沒打到的地方,會因按快門時相機的晃動造成影像的流動,而有動感;不會像一般的廣角,只是瞬間凍結畫面,缺乏動感。

兩顆閃燈的角度幾乎和鏡頭90度垂直,而且是兩顆互相對著彼此,因此可以在洋芋鱈的兩側勾勒出輪廓,把洋芋鱈的立體感充分表現出來。洋芋鱈那兩片厚唇下緣因側光而清楚呈現出線條,我覺得是這魚表現得最美的地方!而後方的魚因閃燈角度吃不到光,顯得暗沉,讓主角更顯突出。

閃燈在這張照片中就如David Doubilet一貫的風格,畫龍點睛,而非喧賓奪主......

這真是一張充滿動感、主題突出的廣角傑作。

標籤: , ,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大衛都必烈的大堡礁



把David Doubilet的Great Barrier Reef拿出來再細細翻閱,總還是有所收穫。

全世界大多數的水中攝影人還是習慣很粗暴地用閃光燈進行水中攝影的同時,David Doubilet早已經在他的作品裡精湛地展現他蜻蜓點水式的打燈概念與手法......局部、光軸與鏡頭接近垂直、隱晦、慢速快門......使得他的作品深沉、厚重,有報導攝影的厚度與粗糙質感;而這也是David Doubilet長久以來最與眾不同的風格。

拍得五彩繽紛似乎很容易,拍得有深度、有厚度,則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接下來,我會陸陸續續和大家分享他在NationalGeographic.comg六張關於大堡礁的作品。

標籤: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Pistol Shrimp 手鎗蝦

拍照時要是遇到這種蝦,那相機不就掛了?

ㄏ喔,還好以前沒見過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