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睽違多時之秘密花園

聽Jolly說秘密花園已經變得比較好下,週日天剛亮就去一探究竟。結果跟我上次蹓狗時看到的一樣並沒有變化,依然有一大段的土坡沒有步道。既來之,則安之;隨著大家踩踏過的痕跡,小心翼翼地走過土坡後......連接排水站的階梯和護欄,的確是比施工前好很多。

第二潛在海面踢往潛點途中,看到有位潛水人拿著圓鍬在挖步道,義行可嘉,真是謝謝他了!

秘密花園的軟珊瑚依然茂盛,只是小峽谷22米的沙底多了一些漂流木。16、7米的礁島頂端,依然有許多魚群聚集,即使在能見度不佳的狀況下,感覺就是一整個生氣盎然。

到小釉子和鬼龍曾經駐點的地方去早點名,可惜都不見蹤影;也難怪,已經一年多未造訪,景物依舊,人事全非。

Anyway,一個人的海底,可以靜靜地思考怎麼拍好一張照片。攝影之所以好玩,因為它是一種mental game,一種心智的遊戲。按下快門前,你必須決定光圈、快門,然後在極短的時間,決定構圖,決定光線,接著按下快門。

數位相機最棒的地方,就是讓我們可以立刻知道這張影像的好壞,接著你必須即刻做出修正,也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正。同一個被攝物,我有時拍到十幾張,才勉強挑出一張自己滿意的作品。而這一切,又常常得有天時、地利、物合(被攝物的配合),才能將剎那變成值得再三咀嚼的畫面。



這尾小石狗公靜靜地躲在陰暗處,恰巧被我撞見。石狗公?!對於追逐奇珍異物的攝影人來說,絕對是不值得一拍的東西,可是卻是練光影的好對象。牠的眼睛通常看起來像是得了白內障,一副濁濁的土黃色,可是當閃燈打到牠時,卻又變成水汪汪。喬了幾次燈的位置,這張總算把寶石般的眼睛和皮膚的質感都呈現出來。



如何拍nudi才不會拍成圖鑑式的照片,這張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張的側光效果我很喜歡,把一隻很平凡的海蛞蝓拍成果凍般的質感,極淺的DOF(景深)只強調小區域的影像,畫面張力會更大。



至於這尾goby沒啥特殊,純粹只是因為秘密花園裡到處都是這樣的海鞭,拍著好玩,順便充充版面。 這種題材,幾乎是隨便拍,隨便都會成功......關鍵在海鞭的立體感是否可以被拍出來?



我很喜歡這張的氣氛,光線只集中在nudi尾鰓的部位,自然成為視線的焦點;週遭的背景也很單純一致,有重複的美感,幾條支芽更增添了畫面的層次感。

對我來說,每按下一次快門,就是一次視覺反應與腦力快速運算的演練。

標籤: ,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小軟翅 與 駝蝦



週五下班直驅和美國小,來次N久沒做的solo夜潛。
和美國小這晚連我只有五個潛水人,近岸處幾道水中偶射出的光束,和滿佈遠處海面捕花枝船的通明燈火,正合演著一場另類的燈火秀。

陸上的氣溫和水中的水溫一樣......酥~胡,不過水中能見度並不好。夜間是蝦兵蟹將出沒的時候,燈光照射之處,看到蝦子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立刻就知道牠們藏身何處; 原來夜裡到處都看得到駝蝦camel shrimp。

小軟翅(軟絲)無疑是夜裡最受矚目的名模,在燈光下像森巴女郎大方地賣弄身上的魔幻霓衣。一尾小軟翅把我的對焦燈當成舞台的聚光燈,緊貼著燈頭不放,讓我毫無辦法在鏡頭裡看到這調皮的小北鼻。

夜裏要見到小軟翅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是要對好焦抓到牠的身影可是極大挑戰。正準備要大展身手好好拍些軟翅照時,晴天霹靂,閃燈的電池一下子就陣亡……也好,那我就乖乖的當個觀眾,好好欣賞牠們在對焦燈下的七彩霓虹秀吧。

標籤: ,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水中相機浮力袋BCB
免費的水中相機簡易浮力裝置

繼去年"潛水指北針簡易用法"頗獲好評之後,經過半天的發想、實際操作之後,隆重推出今年年度鉅獻......"水中相機浮力袋",一個不花錢又很實用的idea!




會有這個idea是因為最近買了INON的浮力燈臂,這個浮力燈臂讓特別是單眼相機加合金housing在水中的重量減少;不過因為我買的是上圖的第二支M size,而且只買一支,所以浮力還蠻有限的。若看原廠的video,你會發現可能要買好幾個Mega浮力燈臂,相機在水中才會呈現中性浮力。






INON的設計算是提出了一個突破性的概念,不過燈臂變胖之後,鎖緊夾的旋片常會和燈臂卡到。過去從來沒去想過相機在水中要有浮力,這樣也拿了好幾年的水中相機;可是自從有浮力燈臂後,就想到要讓我的相機也可以有中性浮力。昨晚突然想到潛水用的浮力袋(lift bag)都可以將海中古沉艦的砲管浮出水面,所以我只要在相機上裝個小袋子,到水中再打點氣,相機不也可以有中性浮力?

上午到了和美,當場就在水中試了兩潛。我帶了一個平常購物用的背心袋,就像到超商買東西要另外付費買的那種塑膠袋。下水前就把它裝在BC的口袋中,等滯底時將它取出,用備用二級頭對著袋口輕按了兩下,空氣灌入袋中,很快的感覺到一股浮力頂著袋底往上衝。抓住了袋子的提把,將它倒扣在燈臂鎖緊夾的旋片上,整個相機就隨之上浮;於是把空氣倒一些出來,相機呈現出略微正浮力的狀態。



哇,過去是提著相機,今天可是像拉氣球般的拉著相機,省了好多力;兩潛都潛超過20米,第一潛玩了64分鐘,第二潛玩了76分鐘。

因為有些微的正浮力,這個上升的反作用力可以讓我更穩穩地以單手持相機拍照,左手還可以抓住礁石讓身體更穩固。如果要在drop-off拍豆丁,有這個浮力袋簡直就是棒透了,不用擔心拍到全身僵硬。

兩潛後的心得是,只要用一個小袋子就好,若用兩個袋子,相機轉90度直拍時,位居下方的袋子會卡到相機。如果直拍時習慣右手在下,那麼浮力袋就扣在左邊。還有袋子不要太大,不然前進時會形成阻力。東西雖然簡單,我也趕時髦來幫它命個英文名叫"buoyancy compensation bag",學名...浮力補償袋,簡稱BCB。

很久以前就介紹過背心提袋套在手腳穿防寒衣,手腳很容易穿過緊繃的袖口;這個不花錢又不佔空間的袋子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用途,潛水別忘它。

下面的照片是今天用BCB拍的幾張照片......







標籤: , ,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WEB-LUE 恩納村


WEBLUE最新的文章介紹的是沖繩本島中部的恩納村,裡面的很多景和我上個月在石垣島拍的感覺很像,連"無辜的小黃"也上鏡......海闊天空,南國之夏的氛圍整個爆漿而出......

→Onna網頁連結

標籤: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身長2公分 的 客棧阿蛾

週六和美國小旁辦社區活動,車輛無法進入;山不轉路轉,立刻轉赴潛水客棧前。

第一潛看到的盡是以前入鏡過的nudi,沒有好的角度可供構圖的話,連拍都懶得拍。唉,人還是要服老,即使面鏡已改裝了下半部是老花鏡的鏡片,不過要找偽裝良好的小東西對我這對已經120度的老花眼,仍然是大難題。



順手拾起一枚海星,果然有共生蝦,而且還是一大一小,左手轉著海星讓蝦子入鏡,右手則單手持相機對焦並拍照。因為最近添購了INON的浮力燈臂,所以輕鬆許多。回家在電腦上仔細瞧瞧,原來大隻蝦的眼睛跟體色相同,但小隻的卻是一雙奶泡眼。



第一潛結束,在岸邊休息時網友Kent、阿晟和友人還來和我打招呼,他們雖然常瀏覽我的網誌,但還是首次碰面。大家果然都是勤快的週末潛水族,我也預祝他們能拍到好東西。

第二潛在14米的小沙地上,彷彿上帝給我的老花眼開光,突然瞥見一隻迷你海蛾Pegasus Sea Moth(Eurypegasus draconis),身長只有2公分。這客棧阿蛾雖然行動遲緩,但總是把屁屁對鏡頭,加上體色和沙地顏色一樣,要拍出牠的形體還真難。還好想到把燈壓低,藉著單燈打出的長陰影,總算把輪廓給勾勒出來。



回家檢視以前在藍碧拍的海蛾成魚,身上有著紅色的網狀紋路,這尾baby阿蛾的背部卻是像是鱷魚的形狀和色澤,是不同品種,還是長大會變勒?


標籤: ,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水槽中的細菌污染

一項新的研究建議,別把面鏡和調節器泡在公用水槽中
Steve Kuo譯自“Under Current”2009年6月號

休閒潛水員在潛水結束後常會在裝有清水的"公用" 水槽中浸泡他們的裝備。通常所有的裝備(防寒衣,套鞋,蛙鞋, BCD,裝有咬嘴的二級頭和面鏡)都是一起泡在公用水槽中。有些潛店則會提供一個單獨的水槽專供調節器使用。潛水前,面鏡往往浸泡甚至存放在船上一個共用的水槽內。

一些研究已經發現,這些公用浸泡水槽可能蓄積病原體並傳播疾病。我們最早提出的報告指出,位於Roatan的某潛水店的公用浸泡水槽確實含有大量的多類型微生物(”微生物”月刊, 2007年12月,第577頁 ) 。然而,該潛水店不允許我們對水槽中的水進行採樣,我們無法確定是否微生物源自水槽中的水,或是來自浸泡其中的裝備。

最近的一份報告,記載了斐濟Vitu Levu島兩艘潛水船上的潛水員交互感染結膜炎案例(海底和高壓醫學, 2008 。 35卷 ,第169頁) 。 29位潛水員中, 有14例(近百分之五十)的結膜炎被記錄下來。結膜炎散佈在潛水員和兩船隻之間的唯一共通點是一名斐濟當地的dive master,他報告說,感染爆發之前他的眼睛有角膜炎,並把自己的面鏡放在公用的面鏡儲放箱中(海底和高壓醫學, 2008年 。 35卷 ,第169頁) 。這項研究證實,透過公用浸泡水槽該病可以在潛水員之間傳染。

2007年10月,我們調查到底是水槽中的水還是水槽中的裝備將細菌帶入公用浸泡水槽,以及是否每天用漂白水清潔一次水槽可以減少細菌增生。位於Bonaire(波內爾島)的某潛水店同意匿名配合這項研究。

從午後潛水返港船隻所採集到的樣本顯示具有相當高程度不同類型的細菌。

這家潛水店有兩個水槽供一般裝備浸泡,另一個則專供調節器浸泡。連續三天的每天早上7:30 ,指定為“ A ”水槽中的水被排光,用未稀釋的漂白劑擦洗,沖洗幾次後裝滿來自軟管的淡水。另一個水槽“ B ” ,一樣將水排光,用水沖洗幾次,再裝滿了從同一水管引入的水,但沒有漂白。我們並未排放,清潔或注水至浸泡調節器的水槽。白天時,潛水店工作人員偶爾會排光並重新將水注入裝備和調節器浸泡水槽。

每日採樣3次:上午8時, 下午1時和下午5點。樣本被安置在冰箱內,直到離開的當日,然後放在一個手提箱裡, 12小時後再放置在冰箱中,最後檢測細菌的繁殖並拍照。上網到http://www.hsc.wvu.edu/som/bmp/miller.asp 點擊“Bonaire 2007”,可以看到PowerPoint檔裡的不同照片。

注入水的樣本上沒有發現病菌。上午8時的水樣,包括立即用漂白水清潔的水槽A,以及沒用漂白水清潔的水槽B裡被注入的水,在三天裡都未顯示細菌的增生。

與此相反,所有三天上午8時來自調節器浸泡水槽的水樣中具有極高的細菌含量。大概是調節器浸泡水槽前一天和同一晚夜潛後被用來浸泡調節器。下午1點和下午5點,浸泡水槽A , B和調節器浸泡水槽通常出現出較高的細菌污染。用漂白劑清洗水槽A之後並沒有減少隨後的細菌含量。不過某些情況下,水樣顯示細菌含量較低-這顯然是因為水槽才剛漏光儲水並且重新裝填。由於船隻在下午潛水完畢後返港,唯一可以從兩個面鏡浸泡水槽採樣的時間是在下午4點。這兩個樣本顯示,有非常高程度的污染來自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菌。

我們的研究顯示,Bonaire潛水店浸泡水槽裡細菌污染是來自水槽內的裝備,而不是來自注入的水。可預測的是,包括其他潛在的病原體,如病毒,也同時被引入了浸泡水槽。如果潛水員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如結膜炎,“普通感冒",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生,白喉和鏈球菌感染)把裝備在水槽中沖洗浸泡,之後從同一水槽中浸泡裝備的人將可能會受這些微生物的感染。

我們的結論是,如果可能的話,潛水裝備,特別是咬嘴和面鏡,應以清水沖洗或酒精擦拭,而不是在公用水槽中沖洗浸泡,以減少潛在疾病的蔓延或擴散。目前有一項研究正在進行,用以辨識居住在浸泡水槽中的細菌。

本文作者Michael R. Miller是西維吉尼亞大學生物化學教授,Tammy S. Miller是西維吉尼亞大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的高級行政長。

標籤: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和美阿火 之 09年夏裝豋場


總算風平浪靜,週日兩潛終於回到和美國小。上週潛鼻頭港時把舊DACOR防寒衣的拉鍊拉斷,這週換上在日本買的第二件防寒衣Mobby's上陣,嗯,還蠻好穿的。

陽光慷慨地大放送,26度的水溫和 近10米的能見度,潛起來很酥胡。舒服的海裡,裸腮家族也都出來舒展筋骨,第一潛就看到不少nudi。

第二潛12米沙地和礁盤的交界處,Bingo!我的一雙老花眼突然瞧見一隻火焰墨魚flamboyant cuttlefish(Metasepia pfefferi)偷偷地潛伏在那。小心翼翼地靠過去時,這隻素顏阿火快速地把一 身灰灰的睡衣換成標準的紅黃黑白四色外出服。


一瞬間,阿火大概嫌這制服了無新意,馬上又換成一身橘色的外衣,不久又變成黃色。跟拍阿火的十幾分鐘,牠就以這2009年夏裝和我玩捉迷藏。

回家依例google了阿火的照片,嘿嘿,純黃和純橘的外衣可不多見哪!

標籤: ,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Dive Caddy
The Smartest Dive Bag System on the Planet

出國潛水的第一個惱人問題……對啦,就是行李超重!

老美現在推出一個登山背包,喔不,潛水背包可以把所有輕重裝和陸上衣物全裝在一起,然後當做隨身行李攜帶上客艙。

看起來體積不大,但肚量還真的不小;的確是蠻聰明的設計……

ㄟ,可是如果一票潛友同時用這包佔據了客艙內的行李艙,應該也會被斜目伺候吧?

→Dive Caddy官網

標籤: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WEB-LUE 新文出刊



5月底新出了三篇文章,蠻佩服他們可以把動來動去的魚拍得很好。

石垣島回來以後,突然覺得能在Tiffany藍的海水中潛水,心情就是一整個開朗......糟糕!現在連去灰灰濁濁的海裡拍微距都有點提不太起勁。

不行,得振作起來,自家的海岸還是要照顧,就不曉得今年有哪些名模會現身?

網頁連結:
→Palau
→Yap
→三保真崎海岸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