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

『產房』-海洋育嬰室與志工的傳奇故事
公視週五晚播出

[轉載公視消息稿]

一群生態學者與潛水愛好者,費盡心力,執意為軟絲仔蓋一個產房,東北角金沙灣海域,就像軟絲仔的育嬰室。海洋生態保育工作者與軟絲仔,在深邃的海底,共同締造一段動人的人魚故事。

每年四月到九月,是俗稱軟絲仔迴游到東北角海域產卵的季節,但近年來,因為颱風及人為因素,軟絲仔的產卵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九年前,海洋環境保育工作者-郭道仁,帶領一群休閒潛水愛好者,疏伐山區路邊的桂竹叢,在金沙灣附近海域,開始為軟絲仔建造產卵魚礁。

郭道仁當初復育軟絲仔的目的,主要是想營造一處海底賞魚區,維護東北角海域休閒潛點,沒想到以自創土法打造的人工「產房」,深受軟絲仔的喜愛,每到產卵季節,卵包幾乎掛滿竹叢魚礁。

2001年間,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博士與中山大學研究生鍾文松,也相繼加入軟絲生態的研究計畫,並著手試驗海洋牧場的可能性。2003年,更擴增實驗據點,將技術轉移到南台灣與離島地區,協助保育人士復育海洋魚類生態。

根據統計,自1998年4月到2006年10月間,郭道仁的保育團隊,已在海中陸續搭建了近二百座的竹叢魚礁,約成功復育了一百多萬尾的軟絲仔,經濟價值更高達上億元。

軟絲仔的中文種名叫萊氏擬烏賊,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的暖水域,屬迴游性魚類,在自然的情況下,牠會把卵產在海扇、枝狀珊瑚或軟珊瑚、海藻上面,但是當天然環境慢慢被破壞之後,他會因陋就簡的把卵產在垃圾、枯枝或廢魚網上。如此一來,卵孵化率就會降低,成魚數量相對的也就慢慢減少,整個水族食物鏈也受到了影響。

竹叢魚礁是一種固定懸浮式中層人工魚礁,其優點是材料便宜、搭建快速、環境負擔少,聚魚效果與經濟效益頗高,但也因為竹材的特性,二、三個月之後,竹葉與竹枝就會開始腐爛分解,也比較容易受到颱風與巨浪的破壞,幾乎每到冬天就會完全解體。當隔年春天,到了軟絲仔的產卵季節,就要再重新搭建一次,可說是較為自然環保的人工魚礁。

不過目前這一種復育方式,公部門與部分海洋學界還是持觀望的態度,任令保育人士孤軍奮鬥,每年以單薄的力量,一點一滴的不斷為軟絲仔重建產房。2006年間,日本海洋生態學者與美國的人工魚礁專家,實地觀察竹叢浮魚礁的效益之後,一致高度肯定海洋志工們的成果,並計畫在日本海域,複製竹叢魚礁,保育志工的心血,已逐漸在海洋裡發光發熱。

『產房』-海洋保育紀錄片
將於2007年2月9日,晚間10點,在公共電視「紀錄觀點」節目首播
聯絡人:左珮華小姐02-2731-6565轉304

新聞資料請連結「山海經典」部落格
http://blog.yam.com/keyuan

新聞照片請連結「flickr」網站之紀錄片照片網頁
http://www.flickr.com/photos/50246687@N00/

2 Comments:

Blogger Steve Kuo said...

向郭教頭和所有志工致敬
因為你們
我們的海洋能生生不息

向顢頇蠻橫的漁政官員抗議
因為你們
我們的珊瑚礁成為你們錯誤政策下的犧牲品

2007/2/11 上午9:53  
Blogger jollydiver said...

郭教頭的帶動發起 著實為海洋生命 投注了無限希望與關懷 相信尚未被報導的默默志工 仍大有人在 ㄧ併致上敬意

附議
投Steveㄧ票

2007/2/11 中午12:26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