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礁魚為何如此多彩?
美麗背後的科學 part 2

魚兒能看到什麼?

要了解礁魚身上的色彩爲何會如此豐富,先從了解牠們的眼睛開始。我們知道人類自己的眼睛,但我們並非魚類溝通、躲避,或獵食的對象。因此,我們先來看看特定魚種眼睛的構造,之後我們便可以推斷牠們看到什麼、為什麼會看到、如何看到。

理想狀態下,我們會檢視典型的魚眼,解剖它,測試視網膜以了解它對光的敏感度;計算眼睛的視錐和桿狀細胞,這些分別是偵測彩色和黑白的感應器,然後我們就可以作出判斷。問題是,典型的魚眼根本不存在,因為吃的東西不同、棲息的地方不同,礁魚的視覺能力也各有不同。

依據不同的任務和需求,魚眼也發展出不同的演化。金鱗魚和天竺鯛是夜行性的魚,牠們僅依賴有限的光線。比目魚大部份時間朝上張望,水針魚則是一路往下看。羅森瑟指出:礁魚看世界的方式和牠們的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不同的視覺任務帶來許多不同的視覺能力和專長。

人類眼睛具有桿細胞和用來接收紅、綠、藍光的彩色錐細胞。包括鯛魚和神仙魚,大部份小型的掠食性及草食性魚類也具有和人類相似的構造。礁魚的視野提供了晚餐時搜尋小魚、海綿和微藻所需的資訊;而在白天較活躍時,也有良好的視力。

另一方面,就像哺乳動物,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多屬色盲的一群,這是為了換取空間精確度所做的犧牲。在低光度下獵食小物所需的搜索能力和動作感知能力,對大型魚類是很重要的。

無論如何,想知道魚類到底看到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人眼比較。科學家花了許多時間研究魚眼的構造,主要是因為魚類幾乎出現在任何可以想像的狀態。有些洞穴裡的魚生活在完全的黑暗之中,有些在污濁的小河裡,有些則在清澈的珊瑚礁區。魚類棲息地的深度和坡度,會導致魚眼生理學上的差異。

待續......

標籤: ,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