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魚為何如此多彩?
美麗背後的科學 part 7
自那時起,這兩種魚便明顯地改變。加勒比海的這邊擁有清澈的海水和彩色的珊瑚礁,東太平洋的這側則完全沒有。地峽閉合之後,原來在東太平洋的造礁珊瑚便逐漸消失,同時因為洋流劇烈改變造成西岸的湧升流,而這也是導致海水混濁、浮游生物充斥、以及石礁滿佈的主要成因。與加勒比海相形之下,從巴哈(Baja)一路延展至葛拉波哥(Galapagos)的西部海岸,整個海中的背景就顯得單調許多。
大概兩百萬年前,東太平洋約有一百種魚類的近親棲息在加勒比海。這些移居入住加勒比海的魚在不同的視覺環境裡,從此必須獨力解決新環境的問題。其中一個方式是在清澈的海水裡利用光的狀態去產生溝通的訊號,這些訊號包括交配、偽裝、以及劃定地域。
羅森瑟說:這意味著生活在接近海平面的加勒比海礁魚,可以運用色彩和細膩的空間訊息做為魚種的身份識別。而在太平洋側,由於缺乏這樣的光線條件,這裡的魚再也不具有相同的能力。
結果相較於加勒比海的親戚們,太平洋的這群就顯得暗沈。暗沈的體色配合暗沈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呼應亮麗的環境。不僅如此,太平洋魚的體色比較泥灰,一般來說,你在牠們身上看不到亮紅、橘色;反而是深棕色、白色及黑色。和加勒比海魚身上的鮮豔點狀、旋渦和線條相比,西岸魚身上的圖案也簡單太多。
羅森瑟指出:當我們談到視覺訊息溝通這回事時,太平洋魚比加勒比海的"頻寬"小很多;主要是因為太平洋裡的光線較少,打散光線的垃圾較多,空間訊息的解讀也較困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