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花斑掃帚蝦
++-+Steve+Kuo.jpg)
週六風平浪超靜,這種天氣不潛水簡直對不起老天爺。5點半下海時,整個龍洞4號就只有我的泡泡打破原來的寧靜。依舊直接降落珍奇特區,不過自從差點壓到牠之後,第一潛仍然共咕。
潛畢靠近岸邊往硬珊瑚東瞧瞧西看看,看到許多蝦蝦蟹蟹,還第一次看到身長只有1.5公分的marble shrimp ( Saron neglectus )。查了查google,原來牠叫花斑掃帚蝦 (命名由來詳見這裡) 。
潛畢靠近岸邊往硬珊瑚東瞧瞧西看看,看到許多蝦蝦蟹蟹,還第一次看到身長只有1.5公分的marble shrimp ( Saron neglectus )。查了查google,原來牠叫花斑掃帚蝦 (命名由來詳見這裡) 。
朋友老劉及愷珍兩位大概是全國唯二還沒看過龍王鮋的潛友,約好我的第二潛和我一起跳海,卡通今天也來伴潛。四人到達特區上方海面看到持續浮出大量氣泡,想必底下的龍王已被團團圍住,順著氣泡下降,果然就看到"比較不紅"不耐地走走停停,想要逃離燈光的騷擾。
後來上岸的三人在4米處還看到小釉子一支,一年多沒潛水的老劉和愷珍第一潛就有龍王鮋和小釉子兩大名模接待,直呼不虛此行。
最近在和美潛水常常遇到大台北潛水俱樂部的教練帶學生來潛水,人來得晚卻要把車停到九孔池旁,硬是併排停在我車旁;沒想到今天又多了另外一輛別家潛水中心也如法泡製,除了阻礙我車子的進出(我得等到他們上岸才有人移車),也把路面變窄影響大家的行進。只顧自己方便,完全無視大家的不方便,真是自私的傢伙!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我的超級共咕日!!!

週日國際知名水中攝影師Stephen Wong和 Takako Uno專程來和美拍照,Jolly知道我一向潛得早,所以要我幫忙佔車位......一早到和美,竟然還有一輛已經卡好位,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卡通的車,也是幫忙佔車位的......來得真是早啊。我獨潛一支上來,遇到Adia、Niki、Ariel、Color在等人,原來他們也是應Jolly要求,特地來陪潛的。
兒子去美國後,Debra和狗子總算可以一起到海邊來陪我透透氣,Debra每次只到聽我說和美的熱鬧盛況,這下總算開了眼界。這回連國際級的攝影名師都慕名而來,和美的知名度肯定會揚名海外了吧? 功勞最大的......肯定是這幾隻weedy和......不鏽鋼岸梯!!!
第二潛上岸剛好看到卡通、Steven Ko、Connie正在著裝,好幾年不見的Stephen夫婦則被炙熱的太陽烤得滿頭大汗…..把車位讓給他們之後,這一大票Jolly精心安排的特潛隊就下海去了。就在我正準備收工回家時,Spark和朋友第一潛已經看到5隻Rhinopias在同一小區域集體現身……哇,5隻?!我今天可算是超級大共咕(上帝是公平的,上禮拜我差點降落在牠身上,這禮拜罰我大共咕)……
這下可好,特潛隊應該不用找,光是看狂升的氣泡就可以滿載而歸了吧?我已經可以想像Stephen和Takako滿意的表情了......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比較紅&比較不紅 weedy

週五晚和Enzo約了要拍蜜蜂蝦,到了客棧思思和她的朋友何老師及兆南也陸續到來,原來大家都是要跟Enzo一起趁黑摸蝦去。到了二號點一看,哇,不得了,浪頭猛拍岸邊激起超過兩米的水花,只好轉進4號。
第一潛我為了拍清秀小獅子魚,有一段時間和他們四人失散,上了岸才知道Enzo帶領他們看到了Bobtail和兩隻weedy......何老師一年多沒潛,首潛就看到weedy......真是超幸福的首潛!

第二潛加入更多Enzo的朋友,我們在水面直接踢到珍奇特區,從水面直降沙地。只差一個小臂的距離,我差點就降落在"比較不紅"之龍王鮋身上......這一潛完全不用找,直接大眼瞪小眼......牠後來不耐近十人的燈光騷擾,帶著我們去找"比較紅"龍王鮋,然後便藉機落跑......得來全不費工夫,一潛就遇到小紅和大紅......
這兩隻weedy顯然是這裡的住民,難怪大家和牠們的遭遇率高到離譜......今夏最上鏡頭獎,喔不,應該是"最常上鏡頭"獎,得主絕對非牠倆莫屬......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龍洞本週小名模 水晶鬼龍
Ornate Ghost Pipefish

這週六晨潛比上週晚了一個小時,不過五點半,和美國小停車場已經停了好幾輛車......
拍過華麗版的兩尾weedy,看看有沒機會拍拍俏麗版的weedy;如常地從海面直降珍奇特區,才下降10多米,突然進入冷水層,溫度驟降至20、21度,一股寒意出其不意地襲來,能見度也是今年開潛以來最差的,不過約2米。
沿著沙礁交界線從24米處往深處巡行,不見weedy......由於背的是一般空氣、感覺時間過得比較快。五點多的海底仍有點幽暗,一塊礁石旁,突然瞥見一小片透明物出現在攝影燈的光束中,仔細一看......是尾身長約5公分,全身幾乎透明的施華洛世奇水晶版小鬼龍。
於是這支氣瓶就專攻這隻飄來飄去的小傢伙,剛開始光是要用105鏡頭框到牠就搞了好一陣子,果然是很難拍的小名模。以前看到的水晶鬼龍尾巴都合起來像支破掃帚,難得這次拍到牠的大扇尾。終於在進入減壓7分鐘,殘壓不多的狀況下放棄拍攝。游至5米處,剩下的空氣剛好讓我做完7分鐘減壓。
第二潛打算繼續好好拍牠,不過卻也找不到牠的蹤影。這幾週來這好像已經成為我的模式,除了上週小釉子呆在原地不動連拍兩潛之外;其他每週兩潛必有一潛落空......50%的名模遭遇率?也該滿意了......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和美 goby 公寓

去年去石垣島潛水,發現當地潛導在22米的沙地上擺放了7、8個空啤酒瓶,其中有好幾個住了顏色很漂亮的goby常上日本潛水雜誌,上圖是其中之一,還有更稀有更美的goby我沒拍到......想起這個集魚的good idea,今晨我也如法泡製,帶了兩個台灣啤酒的空玻璃瓶下海,安置在龍脊旁22米的沙地上......看看下禮拜有沒有住戶遷入......
連續幾週的獨潛都有好麻豆,很擔心這個禮拜好運會用完......今晨4點半的夜潛,往26米Rhino出沒區環繞一圈,果然不再見到這最近爆紅的超級名模。
沿著龍脊往回走,在18米的雙峰之間,一對釉彩蠟膜蝦是本週最佳安慰獎,也是今年首次的相遇,當然也要好好地拍拍牠們。早餐中的小釉子正在大快朵頤,隨便我拍到過癮,thank you my dear,那就不客氣啦!
下面這隻海星共生蝦雖然全白,不過立體感有出來,也算是今天的滿意小品......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與龍王鮋Rhinopias Weedy的首次邂逅

有一尾魚讓我進減壓29分鐘,氣瓶吸到近零才從25米上升浮出水面......
根據昨天潛友在Facebook上的一張照片,今晨龍洞4號的第二潛我總算在龍尾附近的25米深處,找到了這尾weedy。
好像有預感會看到這魚,昨天聽到牠再度出現時,心裡就一直盤算用什麼方法才能拍出不一樣的效果......因為這魚的構造和圖案之複雜,一不小心就只能拍出魚類圖鑑照......那,那,那就太枉費這魚的珍稀性。
也因為這樣,約四五米外看到牠時,沒有太多興奮,只有想到之前推演過的拍法要盡量試試。上面這張就是我把對焦燈拆下放在牠身後當主燈,閃燈則壓到最低,試圖營造鑲金邊的效果。不過魚兒還是會動,背景不夠暗,原來想要的效果沒達到,反而拍出一張色彩詭譎的佳作......算是計算之外的小驚喜。
雖然為牠拍了54張照片,105鏡頭要把牠全塞進相片,而且要達到我要的短景深實在困難,所以拍了那麼多,最後也只敢秀出這兩張......這樣也好,遺憾是最好的動力.....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秘密客 秘密現身
週六為了去看看宜蘭薛長興的拍賣會是個什麼樣的盛況,捨棄了超平靜的海況,全家連狗狗早上8點多出門就直奔五結鄉。9點十幾分到達工廠外時,哇賽......馬路邊已經停滿了潛友的車子,還有人已經提了一大袋的戰利品正要離去......看樣子是來晚了。
進了工廠滿地都是用紙箱裝著的防寒衣、手套、浮潛背心和少數的水母衣、套鞋等,由於來的晚,繞了一圈只挑了兩雙超厚的手套。原來以為會有知名品牌的瑕疵品,不知是被搶購一空還是根本沒釋放出來,都沒看到。遇到Color和Ariel,他們可是7點多就來等候開門的喔,兩位都說今年的東西沒去年好,難怪,有點小 失望。
後來又遇到Spark,也是7點就來了,已經大有斬獲......一大袋的防寒衣、頭套、手套。看我手上只拎了兩雙厚重的手套,他把一早就搜括到的三雙軟質手套中的一雙讓給我,這雙可比我找到的好太多了,我那兩雙看起來像寒帶漁工用的工作手套,要按快門可沒那麼輕巧......看在一雙只要150元的份上,也就一併買了下來。
Anyway,總算見識到薛長興一年一度的廉價出清拍賣,也算是開了眼界。
昨天Color和Ariel告訴我發現Rhinopias的位置,雖然心裡知道一定還是找不到,但想到潛水客棧的新架的樓梯,週日一定要去和美試一下。

6點4分下潛,今天和美國小的潛水就由我一個人打頭陣了。水面雖然超平靜,卻暗藏危機......又是千軍萬馬的水母浮昇至水面,難道要做日光浴嗎?小心地躲開水母,下潛到Color說的位置仔細搜索,除了看到好幾隻比目魚、蜥蜴魚和海兔之外,果然還是和Rhinopias絕緣。
第一潛結束上岸時,總算用到這不銹鋼樓梯,哇哇哇,真是太太太方便了!潛水界2010年好人好事代表選拔賽......得獎的是......潛水客棧Mike先生,請大家掌聲鼓勵鼓勵!

第二潛能見度和第一前差不多,約6米,水溫23、24度。還是不死心,舊地重遊......依然槓龜!不過就在要回頭時,遠遠的沙地上怎麼有隻棕色的比目魚還揚起緣鰭和背鰭;奇怪,我在台灣沒看過比目魚會擺這種pose的啊? 游近一看,竟然是隻Mimic擬態章魚!牠就靜止不動地停在沙地上與我小眼瞪大眼,等我稍微靠近,又換成獅子魚的的pose,這隻比我在藍碧看到的還愛演,超酷。可惜我的單眼相機沒辦法錄影,要不然看video肯定精彩多了。
回到客棧告訴葉教練說我看到秘密客,她突然以一雙張大的杏眼說,和美過去只要出現龍王鮋,隔週就會出現秘密客,是這樣的嗎?那再隔週勒?忘了問葉教練......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雨天最佳戶外活動......潛水

自從講過” 雨天最佳戶外活動......潛水”這句話之後,週末的陰雨天氣再也不會是欲潛又止的藉口,只要浪況OK,一樣準時出動。
這週六和週日連著兩天都是雨潛日;或許是悶太久了,這些雨並沒澆熄許多潛水人的熱情。
這週六和週日連著兩天都是雨潛日;或許是悶太久了,這些雨並沒澆熄許多潛水人的熱情。
週六和美兩潛Jolly權充我的攝影助理,不時幫我清理拍照現場;Jolly常跟國外導神級潛導潛水,很多撇步都學了下來,很有專業潛導輔助拍照的架勢。下雨天的和美能見度超優,大概近10米,水溫23度。22米的沙地上flying gurnard大出,大大小小就遇到3尾。
第二潛上岸後,因我的部落格而認識我的Spark送上兩杯熱熱的咖啡給我和Jolly,真是熱了身也暖了心,太感激他了;Spark的第一潛看到油彩蠟膜蝦和小木瓜,和美真是小釉子遭遇率很高的潛點。
週日花園兩潛雖是獨潛,倒也發現了好幾隻一公分以下的海蛞蝓,難道是最近吃葉黃素吃出效果來了? 第二潛結束時,一群銀鯛(jobfish)貼著水面在岸邊迴游,大概是產卵季到了,這群大魚的出現,讓海面熱鬧了起來。
雖然下雨,花園的能見度也比平常好很多,看來雨天潛水碰到高能見度的機會還很高。美中不足的是,花園的水母超多,連續兩潛都被打到,Debra說我嘴唇腫的像鸚鵡,那矬樣可想而知……ㄟ,有無預防水母螫傷的乳膏啊?有的話,只要不影響生態,下次潛花園前一定要厚塗一番再下水。
最後這張拍得有些模糊的是一隻脖子插了兩隻按摩棒的超小裸鰓Aeolidiella alba,身長約0.5公分,全身批覆的是一毬毬的白色袋狀物,那棕色枝條不是牠身上的東西,是身旁的水螅吧……非常特別,因為超小又晃個不停,拍得眼淚都快滴出來了,還是失敗,嗚嗚……
標籤: Homei, Secret Garden, Steve Kuo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週五之 夜潛 & 小夜潛

Jolly最近突然很迷夜潛,週三才和卡通在和美夜潛了一支,週五又約了卡通和我再拼兩支。
從公司出門前才剛戴上右眼的隱形眼鏡,立刻感到一陣刺痛,趕快拿下用清水沖洗再戴上,還是刺痛難耐,往鏡子一瞧,右眼已是紅眼。只好趕回家再換一副,這一折騰,讓我從中山北路2段出發後一路狂飆,終於在週五夜以37分鐘的時間趕到潛水客棧.....距原來約好7:30集合的時間小小遲到了7分鐘;今早查看隱形眼鏡藥水才發現是已經過期了一段時間,這一疏忽,讓我今天又眼還是輕微的乾、酸、微痛。

週五夜的兩潛都在客棧前,但是兩潛收穫大不相同......第一潛下得不深,但看到不少東西,除了許多蝦蝦蟹蟹、海蛞蝓之外,還包括一尾背帶長絨鮋,俗稱濟公,老外叫鸚鵡魚cockatoo waspfish(Ablabys taenianotus),這尾小鸚鵡魚臉上還塗了一層白色粉底,長相挺清秀。

還有令我非常遺憾的是一隻約1.5公分的bobtail squid(短尾魷魚),牠安安穩穩端坐在小凹洞裡,堅持不出來見客......我的閃燈就是打不到牠,扼脕!
下面這隻海蛞蝓則是Jolly發現的,牠的造型再簡單不過,就像一坨芒果麻糬,毫無多餘的花色與裝飾,堪稱極簡派代表。

第二潛時我的Fisheye電池掛點,才下水沒多久就吹熄燈號,不能拍照潛起來很不帶勁。喔,對了,哪位要是知道如何激活這電池,還請不吝相告。這潛也不知發生了啥事,晃蕩了40幾分鐘都無令人驚奇的發現,10點的小夜潛比起8點的夜潛, 顯然差了許多。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海中的舞者

想拍小軟翅仔,因此週六凌晨2:30,我已經在和美國小前22米深的砂地上吐泡泡。
或許前兩個禮拜的夜潛都太早,小傢伙見了燈就一路跑遠;這次的凌晨突襲顯然成功,小軟翅彷彿半夢半醒,沒有跑開反而粘著燈光到處轉。
最近真的很鍾情小軟翅,牠和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就在牠有宛如舞者的柔美肢體和幻變的霓衣......我覺得牠真是鏡頭下海中最最美麗的生物啊。
回想起在漆黑的海裡拍這隻小傢伙,真的就是一個人和一尾小軟翅的共舞,撇開單眼相機的對焦障礙令人扼脕之外,看著牠不斷地變化舞姿,那畫面至今仍令我陶醉......遺憾的是,雖然好幾隻小模特兒都很配合,拍出來令自己滿意的照片還是不多;若是用消費機拍,成功率一定非常高。自己造業自己擔,要用單眼相機,結果就是要多拍個幾次。
第一潛的海裡,魚兒到處睡得東倒西歪,是不是時段不同的關係,上週看到的Sand Diver竟然一尾也沒見著?上岸卸下裝備後便躺在車旁的步道上小憩,不時吹來的海風比家裡的冷氣舒服。四點多時,半邊還是靛藍的夜空滿佈星斗,月亮也高懸著,這時東邊的海平面曙光已現,很快地暗夜就被晝白吞噬。
5:00am下第二支氣瓶前,空蕩蕩的停車場除了我的車外,又多了一輛釣客的車,真是安靜啊。第二潛結束上岸,這時車子和潛客已將九孔池旁前段的停車場塞滿,原來現在大家都來得這麼早啊。
週六的能見度約10米,難得的好,潛過和美國小N次了,這天總算可以把和美國小前的海中地形作比較清晰的理解,只是都沒拍到好作品。第三潛結束返家前遇到好久不見的Natalie,真是開心。原來她和朋友也已潛完兩支,潛水人的一天真是開始的越來越早囉。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砂地上的小驚奇
Sand Diver (鑽砂魚)& Dragonet (小龍魚)
上週六為了捕捉一些軟翅的畫面,平常的黎明潛改成黃昏潛加夜潛。意外發現,要避開車潮,除了黎明潛,黃昏潛也是好方法。
第一支傍晚5點半下水,天空雖然還很亮,和美22米深的砂地,光線卻已經晦暗。打開Fisheye攝影燈,一尾Sand Diver帶著身側從頭到尾的一道光點突然從光束下迅速鑽入砂地。Sand Diver(Trichonotus marleyi)? 咦,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台灣看到Sand Diver!一轉身,又是一尾Sand Diver沒入砂中;遠處又是一尾,哇,沒想到黃昏的和美竟是Sand Diver大肆活躍的領地。令人驚訝的是,和美砂地上Sand Diver的密度竟然如此之高!

第一次見到這被認為是罕見的細長小傢伙是數年前在美娜多夜潛時,導神Noldy(名攝影師William Tan的最佳拍檔)指引我們拍的。William在他的月曆裡有這麼一段話描述這小傢伙......"Sand Diver 具有一副突出的下巴,可以讓牠高速鑽入砂中。公的Sand Diver通常懸停在淺海床上,求偶時會豎起絲狀的背鰭吸引母魚的注意。"

注意看牠的眼睛,感覺像是罩著金色的假睫毛,很特別吧?點擊圖片看大圖,可以看更清楚些。有魚類專家指出它的作用其實就像是太陽眼鏡,當陽光太強時,這些睫毛就會展開,減少光線進入眼中。蝦米?我個人覺得有點扯,魚還需要戴太陽眼鏡? 我拍牠時已經是昏暗一片,難道牠展開睫毛的速度和我的閃燈一樣快?我寧可相信這些睫毛是魚兒鑽進鑽出砂礫時,保護眼睛的吧?
正開心又拍到一尾在台灣鮮少入鏡的魚時,眼前竟又出現一尾身長約4公分的Dragonet(Callionymus lyra)小北鼻從我下巴前爬過,讓我不知到底要拍哪一尾魚。可惜這兩種魚都沒在我鏡頭前張鰭,最上鏡頭的姿態都沒出現!

第一潛上岸不久後,Enzo也和他的潛伴們也上岸了,令人羨慕的是......他拍到了weedy rhinopias!!! 第二潛已是夜潛,根據Enzo描述的位置下去找了半天,結果還是和rhino絕緣,不見牠的芳蹤。而本來想拍的軟翅,在105mm鏡頭的追逐下也因對焦超級困難,竟然完全未能按下半次快門......啊哈!或許就是有這些遺憾,才能讓我每週都去報到吧?
第一支傍晚5點半下水,天空雖然還很亮,和美22米深的砂地,光線卻已經晦暗。打開Fisheye攝影燈,一尾Sand Diver帶著身側從頭到尾的一道光點突然從光束下迅速鑽入砂地。Sand Diver(Trichonotus marleyi)? 咦,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台灣看到Sand Diver!一轉身,又是一尾Sand Diver沒入砂中;遠處又是一尾,哇,沒想到黃昏的和美竟是Sand Diver大肆活躍的領地。令人驚訝的是,和美砂地上Sand Diver的密度竟然如此之高!

第一次見到這被認為是罕見的細長小傢伙是數年前在美娜多夜潛時,導神Noldy(名攝影師William Tan的最佳拍檔)指引我們拍的。William在他的月曆裡有這麼一段話描述這小傢伙......"Sand Diver 具有一副突出的下巴,可以讓牠高速鑽入砂中。公的Sand Diver通常懸停在淺海床上,求偶時會豎起絲狀的背鰭吸引母魚的注意。"

注意看牠的眼睛,感覺像是罩著金色的假睫毛,很特別吧?點擊圖片看大圖,可以看更清楚些。有魚類專家指出它的作用其實就像是太陽眼鏡,當陽光太強時,這些睫毛就會展開,減少光線進入眼中。蝦米?我個人覺得有點扯,魚還需要戴太陽眼鏡? 我拍牠時已經是昏暗一片,難道牠展開睫毛的速度和我的閃燈一樣快?我寧可相信這些睫毛是魚兒鑽進鑽出砂礫時,保護眼睛的吧?
正開心又拍到一尾在台灣鮮少入鏡的魚時,眼前竟又出現一尾身長約4公分的Dragonet(Callionymus lyra)小北鼻從我下巴前爬過,讓我不知到底要拍哪一尾魚。可惜這兩種魚都沒在我鏡頭前張鰭,最上鏡頭的姿態都沒出現!

第一潛上岸不久後,Enzo也和他的潛伴們也上岸了,令人羨慕的是......他拍到了weedy rhinopias!!! 第二潛已是夜潛,根據Enzo描述的位置下去找了半天,結果還是和rhino絕緣,不見牠的芳蹤。而本來想拍的軟翅,在105mm鏡頭的追逐下也因對焦超級困難,竟然完全未能按下半次快門......啊哈!或許就是有這些遺憾,才能讓我每週都去報到吧?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小軟翅 與 駝蝦

週五下班直驅和美國小,來次N久沒做的solo夜潛。
和美國小這晚連我只有五個潛水人,近岸處幾道水中偶射出的光束,和滿佈遠處海面捕花枝船的通明燈火,正合演著一場另類的燈火秀。
陸上的氣溫和水中的水溫一樣......酥~胡,不過水中能見度並不好。夜間是蝦兵蟹將出沒的時候,燈光照射之處,看到蝦子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立刻就知道牠們藏身何處; 原來夜裡到處都看得到駝蝦camel shrimp。
小軟翅(軟絲)無疑是夜裡最受矚目的名模,在燈光下像森巴女郎大方地賣弄身上的魔幻霓衣。一尾小軟翅把我的對焦燈當成舞台的聚光燈,緊貼著燈頭不放,讓我毫無辦法在鏡頭裡看到這調皮的小北鼻。
夜裏要見到小軟翅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是要對好焦抓到牠的身影可是極大挑戰。正準備要大展身手好好拍些軟翅照時,晴天霹靂,閃燈的電池一下子就陣亡……也好,那我就乖乖的當個觀眾,好好欣賞牠們在對焦燈下的七彩霓虹秀吧。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水中相機浮力袋BCB
免費的水中相機簡易浮力裝置
繼去年"潛水指北針簡易用法"頗獲好評之後,經過半天的發想、實際操作之後,隆重推出今年年度鉅獻......"水中相機浮力袋",一個不花錢又很實用的idea!

會有這個idea是因為最近買了INON的浮力燈臂,這個浮力燈臂讓特別是單眼相機加合金housing在水中的重量減少;不過因為我買的是上圖的第二支M size,而且只買一支,所以浮力還蠻有限的。若看原廠的video,你會發現可能要買好幾個Mega浮力燈臂,相機在水中才會呈現中性浮力。
INON的設計算是提出了一個突破性的概念,不過燈臂變胖之後,鎖緊夾的旋片常會和燈臂卡到。過去從來沒去想過相機在水中要有浮力,這樣也拿了好幾年的水中相機;可是自從有浮力燈臂後,就想到要讓我的相機也可以有中性浮力。昨晚突然想到潛水用的浮力袋(lift bag)都可以將海中古沉艦的砲管浮出水面,所以我只要在相機上裝個小袋子,到水中再打點氣,相機不也可以有中性浮力?
上午到了和美,當場就在水中試了兩潛。我帶了一個平常購物用的背心袋,就像到超商買東西要另外付費買的那種塑膠袋。下水前就把它裝在BC的口袋中,等滯底時將它取出,用備用二級頭對著袋口輕按了兩下,空氣灌入袋中,很快的感覺到一股浮力頂著袋底往上衝。抓住了袋子的提把,將它倒扣在燈臂鎖緊夾的旋片上,整個相機就隨之上浮;於是把空氣倒一些出來,相機呈現出略微正浮力的狀態。

哇,過去是提著相機,今天可是像拉氣球般的拉著相機,省了好多力;兩潛都潛超過20米,第一潛玩了64分鐘,第二潛玩了76分鐘。
因為有些微的正浮力,這個上升的反作用力可以讓我更穩穩地以單手持相機拍照,左手還可以抓住礁石讓身體更穩固。如果要在drop-off拍豆丁,有這個浮力袋簡直就是棒透了,不用擔心拍到全身僵硬。
兩潛後的心得是,只要用一個小袋子就好,若用兩個袋子,相機轉90度直拍時,位居下方的袋子會卡到相機。如果直拍時習慣右手在下,那麼浮力袋就扣在左邊。還有袋子不要太大,不然前進時會形成阻力。東西雖然簡單,我也趕時髦來幫它命個英文名叫"buoyancy compensation bag",學名...浮力補償袋,簡稱BCB。
很久以前就介紹過背心提袋套在手腳穿防寒衣,手腳很容易穿過緊繃的袖口;這個不花錢又不佔空間的袋子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用途,潛水別忘它。
下面的照片是今天用BCB拍的幾張照片......




會有這個idea是因為最近買了INON的浮力燈臂,這個浮力燈臂讓特別是單眼相機加合金housing在水中的重量減少;不過因為我買的是上圖的第二支M size,而且只買一支,所以浮力還蠻有限的。若看原廠的video,你會發現可能要買好幾個Mega浮力燈臂,相機在水中才會呈現中性浮力。
INON的設計算是提出了一個突破性的概念,不過燈臂變胖之後,鎖緊夾的旋片常會和燈臂卡到。過去從來沒去想過相機在水中要有浮力,這樣也拿了好幾年的水中相機;可是自從有浮力燈臂後,就想到要讓我的相機也可以有中性浮力。昨晚突然想到潛水用的浮力袋(lift bag)都可以將海中古沉艦的砲管浮出水面,所以我只要在相機上裝個小袋子,到水中再打點氣,相機不也可以有中性浮力?
上午到了和美,當場就在水中試了兩潛。我帶了一個平常購物用的背心袋,就像到超商買東西要另外付費買的那種塑膠袋。下水前就把它裝在BC的口袋中,等滯底時將它取出,用備用二級頭對著袋口輕按了兩下,空氣灌入袋中,很快的感覺到一股浮力頂著袋底往上衝。抓住了袋子的提把,將它倒扣在燈臂鎖緊夾的旋片上,整個相機就隨之上浮;於是把空氣倒一些出來,相機呈現出略微正浮力的狀態。

哇,過去是提著相機,今天可是像拉氣球般的拉著相機,省了好多力;兩潛都潛超過20米,第一潛玩了64分鐘,第二潛玩了76分鐘。
因為有些微的正浮力,這個上升的反作用力可以讓我更穩穩地以單手持相機拍照,左手還可以抓住礁石讓身體更穩固。如果要在drop-off拍豆丁,有這個浮力袋簡直就是棒透了,不用擔心拍到全身僵硬。
兩潛後的心得是,只要用一個小袋子就好,若用兩個袋子,相機轉90度直拍時,位居下方的袋子會卡到相機。如果直拍時習慣右手在下,那麼浮力袋就扣在左邊。還有袋子不要太大,不然前進時會形成阻力。東西雖然簡單,我也趕時髦來幫它命個英文名叫"buoyancy compensation bag",學名...浮力補償袋,簡稱BCB。
很久以前就介紹過背心提袋套在手腳穿防寒衣,手腳很容易穿過緊繃的袖口;這個不花錢又不佔空間的袋子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用途,潛水別忘它。
下面的照片是今天用BCB拍的幾張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