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1日 星期三
2007年1月28日 星期日
轉載官邱統先生之
冬日八斗子海底花園豔遇
96年1月16日(週二)適逢輪休日,因豔陽高照,日麗風和,陸上溫度至少攝氏25度,打聽海況不錯,上午飛車直奔八斗子海底花園,海水溫度平均約攝氏18度,海水能見度6-7米之間,海浪三級左右;以夏季標準而言,浪不是很平,但以寒冬時節,可算是不錯的了,因為厚5mm防寒衣不好穿,我還是以3mm防寒衣加背心下海,入冬後,天候不佳,我大概快二個月沒下海潛水了!不知是否年紀老了?還是久無鍛鍊?還是生銹?居然岸邊爬坡時上氣不接下氣,氣喘如牛;海中更有踢不動的感覺!今天花園軟珊瑚剛好沒完全綻開,因此海底景觀整體看來,並不覺得很漂亮,因為水溫冰涼,我一面發抖一面潛行,岸邊剛剛釣魚的人都正好回家去了!所以我肆無忌憚先在水面浮游前進,到目標附近再下潛,只見沿岸邊海底出現五、六顆中型馬糞海膽,馬糞海膽也是日本老饕最喜愛生食海鮮之一,又稱「雲丹」雖然心很想帶回家加菜,但聽說馬糞海膽快絕跡了(保育類動物?)加上自己懶惰,最後我還是放牠一馬,還有很多的刺規(河豚之一種,味美無毒,但料理麻煩,由於少有天敵,釣魚人或漁民又不喜歡,所以海中有大量刺規)身體花紋看起來有點像馬戲團小丑的五官(有點好笑樣),當到達自製仿加州巨型海帶處(以海底廢棄物….改造)時海底下面發現有掉落之器材-捕蝦籠,原來是我自製仿造巨型海帶的零件之一,因長期禁不住東北季風之摧殘肆虐而損壞掉下來了!
此刻巨藻背景,精彩畫面突然出現在我面鏡前!一大群每條有近一斤重體型之圓翅燕子魚(估計總共有一百多條)時隱時現,集體游過來,有時又慌慌張張快速逃離--似乎是畏懼潛水人呼吸的氣泡聲;本日第一瓶與燕子魚接觸前後總共居然有五分鐘之久!可惜遺憾的是,旁邊沒有潛伴幫忙錄影存證!因為我是獨潛!
當我在水底半空中專心修復巨藻結構時,突然又出現一條紅甘魚(重不到2斤)靠近(應該還是孩童年齡),不知是不是我沒帶魚槍?還是紅甘魚想找同伴?居然在假巨型海帶旁榴槤徘徊玩耍,不時與假巨帶磨擦身體(癢還是寄生蟲?)甚至又跟在我身邊圍繞想與我話匣子?我伸手只差一公分就可摸到牠(因魚會閃躲),圍繞六分鐘後突然又消失不見了,心想如果有帶魚槍,我真的會下不了手?原來魚也會玩樂,而且也有感情,當時牠好像要與我交朋友,可惜語言不通!
第一支氣瓶很快結束了,上岸時餘氣居然控制到接近零了,全程潛水時間含減壓共40分鐘,最深也不過25米,看來體力是真的愈來愈差了!
由於海水冰涼,加上軟體珊瑚並沒有完全綻放,本想放棄潛水回家睡大頭覺,但因車上尚有一支充氣滿滿氣瓶,不用豈不是浪費資源,如果大老遠跑來只潛一支氣瓶,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好像不划算?而且一百多隻整群圓翅大型燕子魚還在等我(老相好?),這也是我潛水30多年,第一次在東北角海域與這麼多這麼大的燕子魚群碰面,上一次11月中旬,在花園遇見燕子魚時,也不過三、四十隻而已,為什麼現在居然又會增加到一百多隻?正在猶豫時,又到了我私下建造的竹葉枝孵育場,可惜竹葉枝因海浪海流沖蝕損毀腐爛百分之八十,竹葉枝幾乎快看不到了,但是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居然上頭正有一團軟絲蛋,大約有十來串,而且是新鮮的,上面完全沒有綠藻或灰塵,我想會不會昨夜軟絲才來下蛋的?
想一想,今天潛水另有特別失落感,記得去年夏天花園現場,至少有4條斑紋大石斑(約四斤至七斤重)駐紮迴游,常常圍繞在我身邊索食物吃(我下海潛水經常有餵魚習慣),但此時此刻半條影子都沒有,是否被打魚人獵殺了?還是被釣走了?被魚網捕撈了?若有所思!但一點幫助都沒有,奇怪的是,空中小魚群還是相當多,但是今日小型海蛞蝓好像比夏季少很多!難道是老花眼關係嗎?應該是我今天專心搜尋水中大魚群關係!第二支氣瓶很快又到達精華區(仿造加州巨型海帶,利用海底廢棄物與繩索、塑膠桶搭配製作)剎那間,再次又看到燕子魚群,可惜這次只有20秒短暫相聚,轉眼間,在氣泡聲呼吸中銷聲匿跡,從此再也無緣重逢,至於紅甘魚,第二支氣瓶並沒有再遇見!想一想原來紅甘魚也會像海豚,與人類戲謔、玩耍,以前看到紅甘魚,就想獵獲,一值只想到是供給人類的海鮮食物,美味可口,營養豐富,但現在發現魚也是有感情、有社交、有智慧的?最可惜的是兩個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空間。不知道未來人與魚之間、何年何月?才能交集!才能溝通!我想那只是人類永遠的夢境!永遠的夢想!沙西密?哇沙密?再來一杯!海鮮店生意興隆,那永遠是魚類的墳場?最後我發現海底岩礁已開始長出很多石花菜,前年石花菜生長情形比往來少,聽說石花菜是做果凍的經濟水產品,在海底潛水採取一天,就有豐富不錯的收入,天氣好的時候,我是否應該下海拼經濟?
附記:
1、刺規又稱氣球魚(本種屬於二齒魨科之六斑刺河魨屬)一般俗稱的河魨(豚)包含有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與箱魨科,刺規魚在海邊常被釣魚人誤釣上岸,受驚嚇刺激時,皆會吸入空氣或水,而使身體膨脹鼓起,形成帶刺球狀體。這是刺規魚在海底求生的天生本領,等危機過後又會恢復原形狀,商人有將魚體挖空乾燥作成燈籠,在海港邊商店或觀光區販賣。
大多數四齒魨科皆有劇毒,但除肌肉部位無毒外,其餘都有毒性,尤其卵或內臟毒性最多,比氰化物還強!像日本人須由領有執照的大廚師宰殺,一般取用虎魨較多,在日本料理店是「名牌產品」,但若技術不好,誤食也會造成死亡!至於二齒科與三齒科並未發現有毒紀錄,箱魨科之各種魚類,由於逗趣可愛,常見於海水水族館中,箱魨魚體之鱗片癒合而成骨板,形成盾甲包住全身,這也是自保安全方式,箱魨魚外型猶如箱盒子,當然肉少且有劇毒,當然不可食用!箱魨魚受驚嚇表皮亦會直接分泌毒素,在小空間海水裡,除會毒死其他魚類,甚至會毒死本尊,不可不知!在海底只要刺河豚出現,其他魚類跑光光,漁民與釣魚人恨之入骨!但是原住民獨有情鍾,最喜愛刺河豚,因為在任何海濱沿岸就有,且量多好抓又好吃,現抓可當生魚片吃,魚皮製作涼拌非常可口美味!雖然處理麻煩,但海邊料理吃海鮮美味,永遠是原住民最愛,樂此不疲!
2、石花菜是製造洋菜的主要原料,每年國曆2月到7月,在東北角八斗子與和平島海濱生長最多,石花菜外型成葉絲叢生羽狀,分枝纖細,帶紅紫色,分大本藻、鳳尾毛、小(細)本仔共三種;以「大本藻」凝結液體最多,但因生長於大浪區,取之不易,所以量少不多見,「細本仔」液汁少不受歡迎,盛產期漁民都大量採用鳳尾毛種加工促銷,為海濱漁民冬季增加收入的副業之一,但三種石花菜外型皆非常相似,外行人不易辨識,石花菜同時也是東北角海域,最具經濟性傳統之優良海產品,當然也有紫菜、髮菜….等;據研究石花菜含有豐富的藻紅素、藻藍素及維生素、礦物質、鉀、碘、鈣、磷、鐵….等,為低熱量的天然食品,能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養顏美容,幫助維持消化機能,促進食慾,亦可做為化妝品、食品、醫藥….等化工原料。
通常從海底採取後,必須經多次(約5到7天)反覆暴曬與泡水乾燥人工處理,這樣過程叫「漂石花」,石花菜漸漸會變成肉白色;使用時,取用乾燥石花菜大火烹煮30分,後再小火慢煮60-90分鐘左右,以紗布過濾,加各種喜愛口味、糖,冷卻後放冰箱冷凍即可享用,即美味可口的「石花凍」,通常可連續煮3次後,再把殘渣丟棄!或種花當肥料物盡其用!
石花凍與愛玉凍在色澤外表即為相似,口感也相同,但口味上石花凍帶有海的氣味,愛玉凍帶有山的味道,南轅北轍,各有千秋,目前在海濱價位每斤約300-350元之間。
盛產期間雖然海底很多,但天候不佳,後續加工手續麻煩,所以還是用買的比較划算!至於自己親自下海嘗試採收,用想的比較快?由於海水有漲退潮之分,通常漁民選擇乾潮浮潛方式下海採收,比較有利,也比較經濟,雖然漲潮可用空氣瓶潛水採取,但比較浪費體力,而且成本較高,一支氣瓶費要價60-80元,但一支氣瓶也只能呼吸2小時-3小時(在10米內),如果潛越深,因海水壓力大,時間會越短。因此大部份漁民還是採用浮潛方式為多,因海水寒冷除潛水三寶外,尚須穿防寒衣與配帶鉛重(否則浮力太大潛不下去)。
3、馬糞海膽(白刺三列海膽)為海膽中的海膽,在海底無論白天晚上,身體以刺吸附各種海藻、廢棄物偽裝,到處亂跑找東西吃(雜食性),因為體型大短刺,又不會傷人又美味,經常被人類採取吃進肚子裡,因生態環境惡化,加上人類不管大小,大量採取又無保育,目前在海底是不容易看到的,馬糞海膽也許快絕跡了?漁民因不易找到馬糞海膽,又改採取其他海膽如紫海膽….等。
在海底惡名昭彰的海膽,就是深藍(黑)色的魔鬼海膽,牠好像「海中地雷」,潛水人經常深受其害,本人在過去的潛水歷史中,也有數次遭到奇襲紀錄,當然也傷痕累累(其實是潛水人不小心撞到),雖然是不會重傷,但也痛苦了十幾天,其實魔鬼海膽身體不是很大,但身體長滿20多公分的毒刺,有如刺蝟;白天躲在岩壁(洞)中,一到晚上橫行霸道,行動敏捷到處亂闖,找海藻吃!其細而長的毒刺,會輕易穿過潛水人的防寒衣,當數十根毒刺戮進皮肉時,感覺有如萬箭齊發,引起一陣穌麻加疼痛,脫下潛水衣,皮膚上就會出現很多小黑點,又痛又麻,最後還會腫起來!魔鬼海膽毒刺不像魚刺具有軔性,而是像木炭一樣脆,因此也無法用針挑出毒刺,最後忍痛留置皮肉裡,等待一段不算短的日子,留下的毒刺,最後就會被身體自然吸收。
馬糞海膽屬於無脊椎動物,棘皮動物門,海膽綱,雌雄同體。每一顆海膽皆有卵巢,成熟海膽卵巢,顏色鮮艷橙黃色,如果未成熟,顏色淡黃且量少,由於海膽卵巢味美,含大量DHA,營養價值高(一公斤約4000元),因此人見人愛,尤其是日本、韓國人,新鮮的海膽卵巢,有時有錢也買不到!
潛水人 官邱統 2007.
此刻巨藻背景,精彩畫面突然出現在我面鏡前!一大群每條有近一斤重體型之圓翅燕子魚(估計總共有一百多條)時隱時現,集體游過來,有時又慌慌張張快速逃離--似乎是畏懼潛水人呼吸的氣泡聲;本日第一瓶與燕子魚接觸前後總共居然有五分鐘之久!可惜遺憾的是,旁邊沒有潛伴幫忙錄影存證!因為我是獨潛!
當我在水底半空中專心修復巨藻結構時,突然又出現一條紅甘魚(重不到2斤)靠近(應該還是孩童年齡),不知是不是我沒帶魚槍?還是紅甘魚想找同伴?居然在假巨型海帶旁榴槤徘徊玩耍,不時與假巨帶磨擦身體(癢還是寄生蟲?)甚至又跟在我身邊圍繞想與我話匣子?我伸手只差一公分就可摸到牠(因魚會閃躲),圍繞六分鐘後突然又消失不見了,心想如果有帶魚槍,我真的會下不了手?原來魚也會玩樂,而且也有感情,當時牠好像要與我交朋友,可惜語言不通!
第一支氣瓶很快結束了,上岸時餘氣居然控制到接近零了,全程潛水時間含減壓共40分鐘,最深也不過25米,看來體力是真的愈來愈差了!
由於海水冰涼,加上軟體珊瑚並沒有完全綻放,本想放棄潛水回家睡大頭覺,但因車上尚有一支充氣滿滿氣瓶,不用豈不是浪費資源,如果大老遠跑來只潛一支氣瓶,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好像不划算?而且一百多隻整群圓翅大型燕子魚還在等我(老相好?),這也是我潛水30多年,第一次在東北角海域與這麼多這麼大的燕子魚群碰面,上一次11月中旬,在花園遇見燕子魚時,也不過三、四十隻而已,為什麼現在居然又會增加到一百多隻?正在猶豫時,又到了我私下建造的竹葉枝孵育場,可惜竹葉枝因海浪海流沖蝕損毀腐爛百分之八十,竹葉枝幾乎快看不到了,但是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居然上頭正有一團軟絲蛋,大約有十來串,而且是新鮮的,上面完全沒有綠藻或灰塵,我想會不會昨夜軟絲才來下蛋的?
想一想,今天潛水另有特別失落感,記得去年夏天花園現場,至少有4條斑紋大石斑(約四斤至七斤重)駐紮迴游,常常圍繞在我身邊索食物吃(我下海潛水經常有餵魚習慣),但此時此刻半條影子都沒有,是否被打魚人獵殺了?還是被釣走了?被魚網捕撈了?若有所思!但一點幫助都沒有,奇怪的是,空中小魚群還是相當多,但是今日小型海蛞蝓好像比夏季少很多!難道是老花眼關係嗎?應該是我今天專心搜尋水中大魚群關係!第二支氣瓶很快又到達精華區(仿造加州巨型海帶,利用海底廢棄物與繩索、塑膠桶搭配製作)剎那間,再次又看到燕子魚群,可惜這次只有20秒短暫相聚,轉眼間,在氣泡聲呼吸中銷聲匿跡,從此再也無緣重逢,至於紅甘魚,第二支氣瓶並沒有再遇見!想一想原來紅甘魚也會像海豚,與人類戲謔、玩耍,以前看到紅甘魚,就想獵獲,一值只想到是供給人類的海鮮食物,美味可口,營養豐富,但現在發現魚也是有感情、有社交、有智慧的?最可惜的是兩個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空間。不知道未來人與魚之間、何年何月?才能交集!才能溝通!我想那只是人類永遠的夢境!永遠的夢想!沙西密?哇沙密?再來一杯!海鮮店生意興隆,那永遠是魚類的墳場?最後我發現海底岩礁已開始長出很多石花菜,前年石花菜生長情形比往來少,聽說石花菜是做果凍的經濟水產品,在海底潛水採取一天,就有豐富不錯的收入,天氣好的時候,我是否應該下海拼經濟?
附記:
1、刺規又稱氣球魚(本種屬於二齒魨科之六斑刺河魨屬)一般俗稱的河魨(豚)包含有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與箱魨科,刺規魚在海邊常被釣魚人誤釣上岸,受驚嚇刺激時,皆會吸入空氣或水,而使身體膨脹鼓起,形成帶刺球狀體。這是刺規魚在海底求生的天生本領,等危機過後又會恢復原形狀,商人有將魚體挖空乾燥作成燈籠,在海港邊商店或觀光區販賣。
大多數四齒魨科皆有劇毒,但除肌肉部位無毒外,其餘都有毒性,尤其卵或內臟毒性最多,比氰化物還強!像日本人須由領有執照的大廚師宰殺,一般取用虎魨較多,在日本料理店是「名牌產品」,但若技術不好,誤食也會造成死亡!至於二齒科與三齒科並未發現有毒紀錄,箱魨科之各種魚類,由於逗趣可愛,常見於海水水族館中,箱魨魚體之鱗片癒合而成骨板,形成盾甲包住全身,這也是自保安全方式,箱魨魚外型猶如箱盒子,當然肉少且有劇毒,當然不可食用!箱魨魚受驚嚇表皮亦會直接分泌毒素,在小空間海水裡,除會毒死其他魚類,甚至會毒死本尊,不可不知!在海底只要刺河豚出現,其他魚類跑光光,漁民與釣魚人恨之入骨!但是原住民獨有情鍾,最喜愛刺河豚,因為在任何海濱沿岸就有,且量多好抓又好吃,現抓可當生魚片吃,魚皮製作涼拌非常可口美味!雖然處理麻煩,但海邊料理吃海鮮美味,永遠是原住民最愛,樂此不疲!
2、石花菜是製造洋菜的主要原料,每年國曆2月到7月,在東北角八斗子與和平島海濱生長最多,石花菜外型成葉絲叢生羽狀,分枝纖細,帶紅紫色,分大本藻、鳳尾毛、小(細)本仔共三種;以「大本藻」凝結液體最多,但因生長於大浪區,取之不易,所以量少不多見,「細本仔」液汁少不受歡迎,盛產期漁民都大量採用鳳尾毛種加工促銷,為海濱漁民冬季增加收入的副業之一,但三種石花菜外型皆非常相似,外行人不易辨識,石花菜同時也是東北角海域,最具經濟性傳統之優良海產品,當然也有紫菜、髮菜….等;據研究石花菜含有豐富的藻紅素、藻藍素及維生素、礦物質、鉀、碘、鈣、磷、鐵….等,為低熱量的天然食品,能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養顏美容,幫助維持消化機能,促進食慾,亦可做為化妝品、食品、醫藥….等化工原料。
通常從海底採取後,必須經多次(約5到7天)反覆暴曬與泡水乾燥人工處理,這樣過程叫「漂石花」,石花菜漸漸會變成肉白色;使用時,取用乾燥石花菜大火烹煮30分,後再小火慢煮60-90分鐘左右,以紗布過濾,加各種喜愛口味、糖,冷卻後放冰箱冷凍即可享用,即美味可口的「石花凍」,通常可連續煮3次後,再把殘渣丟棄!或種花當肥料物盡其用!
石花凍與愛玉凍在色澤外表即為相似,口感也相同,但口味上石花凍帶有海的氣味,愛玉凍帶有山的味道,南轅北轍,各有千秋,目前在海濱價位每斤約300-350元之間。
盛產期間雖然海底很多,但天候不佳,後續加工手續麻煩,所以還是用買的比較划算!至於自己親自下海嘗試採收,用想的比較快?由於海水有漲退潮之分,通常漁民選擇乾潮浮潛方式下海採收,比較有利,也比較經濟,雖然漲潮可用空氣瓶潛水採取,但比較浪費體力,而且成本較高,一支氣瓶費要價60-80元,但一支氣瓶也只能呼吸2小時-3小時(在10米內),如果潛越深,因海水壓力大,時間會越短。因此大部份漁民還是採用浮潛方式為多,因海水寒冷除潛水三寶外,尚須穿防寒衣與配帶鉛重(否則浮力太大潛不下去)。
3、馬糞海膽(白刺三列海膽)為海膽中的海膽,在海底無論白天晚上,身體以刺吸附各種海藻、廢棄物偽裝,到處亂跑找東西吃(雜食性),因為體型大短刺,又不會傷人又美味,經常被人類採取吃進肚子裡,因生態環境惡化,加上人類不管大小,大量採取又無保育,目前在海底是不容易看到的,馬糞海膽也許快絕跡了?漁民因不易找到馬糞海膽,又改採取其他海膽如紫海膽….等。
在海底惡名昭彰的海膽,就是深藍(黑)色的魔鬼海膽,牠好像「海中地雷」,潛水人經常深受其害,本人在過去的潛水歷史中,也有數次遭到奇襲紀錄,當然也傷痕累累(其實是潛水人不小心撞到),雖然是不會重傷,但也痛苦了十幾天,其實魔鬼海膽身體不是很大,但身體長滿20多公分的毒刺,有如刺蝟;白天躲在岩壁(洞)中,一到晚上橫行霸道,行動敏捷到處亂闖,找海藻吃!其細而長的毒刺,會輕易穿過潛水人的防寒衣,當數十根毒刺戮進皮肉時,感覺有如萬箭齊發,引起一陣穌麻加疼痛,脫下潛水衣,皮膚上就會出現很多小黑點,又痛又麻,最後還會腫起來!魔鬼海膽毒刺不像魚刺具有軔性,而是像木炭一樣脆,因此也無法用針挑出毒刺,最後忍痛留置皮肉裡,等待一段不算短的日子,留下的毒刺,最後就會被身體自然吸收。
馬糞海膽屬於無脊椎動物,棘皮動物門,海膽綱,雌雄同體。每一顆海膽皆有卵巢,成熟海膽卵巢,顏色鮮艷橙黃色,如果未成熟,顏色淡黃且量少,由於海膽卵巢味美,含大量DHA,營養價值高(一公斤約4000元),因此人見人愛,尤其是日本、韓國人,新鮮的海膽卵巢,有時有錢也買不到!
潛水人 官邱統 2007.
2007年1月26日 星期五
2007年1月20日 星期六
2007年1月19日 星期五
Photo of the Day: December 11, 2002
NATIONALGEOGRAPHIC.COM
French Polynesia, 1996
Photograph by David Doubilet
法屬波里尼西亞珊瑚礁裡的一群白吻雙帶立旗鯛(bannerfish)和兩尾月斑蝴蝶魚(racoon butterfly fish)。
—摘譯自June 1997,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為未出版的”法屬波里尼西亞”所拍攝
標籤: David Doubilet, Natgeo
2007年1月11日 星期四
2007年1月10日 星期三
Photo of the Day: July 27, 2002
NATIONALGEOGRAPHIC.COM
St. Augustine, Florida, 1952
Photograph by Luis Marden
對住在全世界第一座海洋水族館“海洋世界”的三隻小貓來說,這一隻大型的石斑看起來可能就像牠們的午餐。獲得百萬富豪 Cornelius Vanderbilt Whitney的資助,這座海洋水族館於1938年在佛羅里達距離聖奧古斯汀不遠處落成。貓兒們仍舊在熱鬧的園區和附近的營地遊蕩,靠著來這邊野餐遊客的慷慨贈食過日子。
—摘譯自Text from Flashback, June 1997,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Photographed on assignment for, but not published in, “Marineland, Florida’s Giant Fishbowl,” November 1952,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標籤: Natgeo
2007年1月8日 星期一
Photo of the Day: June 24, 2002
NATIONALGEOGRAPHIC.COM
Rangiroa, French Polynesia , 1996
Photograph by David Doubilet
Photograph by David Doubilet
“被誘餌絕美的香氣引誘而來,灰礁鯊、虎鯊、黑紋鯊、黑尖鯊和其他各種鯊,自己也成為吸引潛水員來到位於Tuamotus 的 Rangiroa寶藍色礁湖的誘餌。數以百計的鯊魚沿著礁盤間狹小的縫隙聚集,為的就是每天兩次潮汐帶來的豐盛筵席。”
—摘譯自French Polynesia: Charting a New Course, June 1997,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標籤: David Doubilet, Natgeo
2007年1月4日 星期四
BSoUP Open Portfolio Competition 2006
最近碰巧都在瀏覽英國的潛水攝影網站,老牌的British Society of Underwater Photographers也公佈了2006年"攝影師代表作公開賽"的得獎作品,赫然發現30日我首次相遇的旅台英國攝影好手Alex Tattersall獲得第三名,名攝影師Alex Mustard則獲得第四名; Alex Tattersall以短短一年的水攝資歷,還贏得易潛網台灣水攝比賽數位微距組優勝,前途真是不可限量......Alex,恭喜!。
→頁面連結
標籤: Alex Tattersall
2007年1月3日 星期三
攝影名師Takako Uno, Stephen Wong, William Tan訪台
12月下旬的台灣潛水界 星光燦爛。
由易潛網(AsianDiver國際中文版)主辦的台灣水中攝影比賽邀請到了Takako Uno, Stephen Wong, William Tan三位蜚聲國際的水中攝影名師蒞台擔任評審並在頒獎晚會中作slide presentation。
這是台灣潛水攝影界第一次和國際接軌,除了擴大台灣水攝人的視野之外,請到Stephen和William兩位華裔國際名師,意義更顯不同。
郭熙文醫師幫忙接待貴賓之餘,還特別設宴歡迎他們撥冗來台,並且邀請了我們幾位朋友作陪。
Stephen算是我長期筆友,那天晚宴初次見面,才發現Stephen幽默風趣、有著一雙慧黠但lasik手術失敗的雙眼。Takako前陣子手指受傷讓我們擔心不已,所幸手術後並無大礙,不會影響她的攝影。而流露著謙謙君子風采的William,臉上不時有著燦爛的笑容,我說他真是新加坡模範生的標準版;William的祖父是金門人,難怪對金門高梁一見如故。
感謝郭醫師的安排,讓我們和國際名攝影師同桌而飲、同賀新年。我的那兩瓶87年的陳高,就等著下次幾位來時再一起乾杯吧!
畫面前排左起劉太太、潘老師、Debra、Takako、Connie;後排左起洪醫師、郭醫師、William、Stephen、我本人、Fisher、劉先生
由易潛網(AsianDiver國際中文版)主辦的台灣水中攝影比賽邀請到了Takako Uno, Stephen Wong, William Tan三位蜚聲國際的水中攝影名師蒞台擔任評審並在頒獎晚會中作slide presentation。
這是台灣潛水攝影界第一次和國際接軌,除了擴大台灣水攝人的視野之外,請到Stephen和William兩位華裔國際名師,意義更顯不同。
郭熙文醫師幫忙接待貴賓之餘,還特別設宴歡迎他們撥冗來台,並且邀請了我們幾位朋友作陪。
Stephen算是我長期筆友,那天晚宴初次見面,才發現Stephen幽默風趣、有著一雙慧黠但lasik手術失敗的雙眼。Takako前陣子手指受傷讓我們擔心不已,所幸手術後並無大礙,不會影響她的攝影。而流露著謙謙君子風采的William,臉上不時有著燦爛的笑容,我說他真是新加坡模範生的標準版;William的祖父是金門人,難怪對金門高梁一見如故。
感謝郭醫師的安排,讓我們和國際名攝影師同桌而飲、同賀新年。我的那兩瓶87年的陳高,就等著下次幾位來時再一起乾杯吧!
畫面前排左起劉太太、潘老師、Debra、Takako、Connie;後排左起洪醫師、郭醫師、William、Stephen、我本人、Fisher、劉先生
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蘭嶼沉船"進入UnderwaterPhotography.com編輯嚴選
編輯評語:"我蠻喜歡溫水域沉船,更有神秘感。"
這張照片也同時進入2006年12月的"hot shots",旅台英籍攝影好手Alex Tattersall也一樣有兩張獲選上月"hot shots",我特別喜歡他拍的那張catamaran小船和漁夫,頗有David Doubilet的神韻。
→網頁連結
這張照片也同時進入2006年12月的"hot shots",旅台英籍攝影好手Alex Tattersall也一樣有兩張獲選上月"hot shots",我特別喜歡他拍的那張catamaran小船和漁夫,頗有David Doubilet的神韻。
→網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