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THERMALUTION第三次使用報告 謎團解開!

豐英的Joe在我前一篇文章留言,說他和Thermalution原廠黃副總Charlie開會決定幫我解決我碰到的問題。週三晚Charlie來電,表示希望聽聽我對產品的意見並想辦法幫我解決尺寸過大的問題。

週四我到昶恆凱,和Charlie見面並交給他我的Thermalutin。Charlie他自己不潛水,也詢問我使用後的看法。由於萊卡布料延展性佳,我建議可以考慮在腹背部兩側加魔鬼氈束帶,讓消費者可以依自己身材調整背部發熱區的貼附強度。還有說明書上說清潔時須先將電池拔下,我認為應先以清水洗過整件衣服後再拆下電池;否則需提醒大家先將電池連接線端小螺旋蓋裡的海水以高壓氣吹乾,避免蓋上時讓海水沾到銅質的三孔連接頭。

Charlie說YouTube影片拍攝時他也在現場,他提到因當時帶去的發熱衣尺寸不大,那位老外是把自己硬塞到Thermalution裡,所以貼附很好。不過當時的水溫只有5度,若產品無效,那老外有可能當場休克掛掉。

但Charlie也提到另外一位客戶很瘦,買了產品到紅海潛水後,也向他說產品沒有功能。看起來,穿越小件,效果的確會越好。

Charlie因聽我說我週六打算再試發熱衣,當場答應在週五幫我修改完成。週五到昶恆凱取回,發現是將我的原M號發熱裝置取出後重新縫置在一件S號的衣服上。

因為Charlie的善意正面回應,即使海象測報浪高2.6米,週六一早便在細雨中前往東北角唯一可以安全下海的地方……鼻頭港,作實地使用測試。

週六潛水最大深度28.5米,水溫16.2度,潛水時間42分鐘,防寒衣3mm,頭套3mm。

下水時依舊沒打開開關,跟上次一樣,一股冰涼感佈滿背部;隨即啟用發熱裝置,瞬間冰涼感消失……不冷,但,也沒有熱的感覺。

下水前6分鐘用低熱段,第6到12分鐘推到中熱段,12分鐘以後維持在高熱段。在第36分鐘,水深18米的水中打了一次寒顫,持續約3、4秒。

這次測試的水溫比上次低,但冰冷的感覺卻較少,可見背部發熱區的貼附很重要。除了size的影響之外,如何讓衣服材質的延展性降低,彈性減弱,將身體包覆地更緊,我認為是未來可以思考的方向。

原廠把這產品定位為”發熱深水防磨衣”,以我從事行銷傳播的觀點來看,主訴求的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和消費者最關心的利益點(key benefit)是有落差的,原廠是應該考慮調整……
1.“防磨”:應該不是買這件衣服的主要考慮因素。
2.“深水”:水的深淺其實也不是重點,當你告訴大家這是水肺潛水用的,也就夠了。
3.“發熱”:是大家買這件衣服的主要需求所在,也是最易造成認知不協調的地方。重看YouTube影片,老外在下水前直說”bloody warm”,沒錯,在陸上穿著的確很warm。影片中潛完後,老外說不冷”it just don’t cold”(這英文怪怪的),也對,穿上它在水裡不冷,但他也沒再說”bloody warm”,這狀況和我實際使用結果一致……差別是他穿1mm在5度的水中。

結論:Thermalution在水中的確不熱,但它可以讓你不冷。不過每個人對寒冷的耐受度不同,會影響產品的使用觀感。我這件Thermalution經原廠測試結果正常,可是我在水裡還是不感覺到暖或熱;與其說它是發熱衣,倒不如說它是“保溫衣”來得貼切。

Anyway,當你重新定位它為“保溫衣”時,就不必有我原先的期待……背著一團溫泉潛水。謎團解開之後,這樣就可以釋懷,而也可以照穿3mm將潛季拉長,對我來說,OK的啦!我想只要浪況許可,我的潛季就是……四~季!

至於原廠在國外潛水雜誌訴求-4度時穿著Thermalution,還可以像條鯊魚般地活動自如……是有風險的。必須加註在什麼狀態下(穿什麼樣的防寒衣),可以有什麼樣的結果,supportive rationale必須充足,否則在高度保護消費者的國家,是很容易招致法律爭端……Charilie,你還是要小心。

標籤:

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等等再買Thermalution......

當白老鼠如果遇到到好產品,當然很開心可以先用為快;若結果不如預期,最起碼可以讓大家少花點冤枉錢。這兩次的使用Thermalution,感覺應該是後者。

今天在和美國小第二次使用我的M號Thermalution,昨天才從原廠寄回給我......檢測正常,還做過補強,不懂是什麼樣的補強?

今天潛水最大深度20.5米,水溫20度,潛水時間42分鐘,防寒衣3mm,頭套3mm。

穿法:為了解原廠設計的效果,正常穿著,沒有照郭醫師的建議反穿。

由於前一晚充電有充飽,這次三段溫控可以切換自如;所以要照說明書說的,不用的時候要將電池拆下,我上次就是電池連接上之後擺了近10天才下水,電力已被釋放了不少,一直處於低熱段。

下水後未打開發熱裝置,背部一陣涼意襲來,這大概是原廠將發熱區置於背部的主要原因吧?

接著打開發熱裝置,背後涼意消失。潛水時大部分時間並不覺得冷,但覺得微涼,絲毫沒有暖或熱的感覺,潛到最後十幾分鐘還打了兩次寒顫,全身持續發抖了一小陣子(我相較於多數人已經算是比較耐寒的人了)。就如同我的觀察,我這件M號的確是大了些,發熱條無法貼附在背部,後腰部尤甚,隔了一大層水。當我用手把後腰部的發熱區緊壓貼住時,這才感覺到一絲絲的溫度。

這近乎無溫的感覺和原廠YouTube上的影片簡直是天壤之別!

說明書上說的適用溫度是0到40度,我開始抱持高度懷疑......

這時腦中想起,若換成S號,是否也只是這幾乎沒啥感覺的微溫感而已呢?由於原廠說我若要換S號需透過原購商家,我已經請豐英幫我換一件S號。在我拿到S號再下水使用之前,大家還是先把這一筆錢留著吧,白老鼠暫時還是由我來當就好了。

標籤: ,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Thermalution 購買注意事項

Jolly 最近也試了Thermalution,因為在水裡完全不感覺到熱,對此衣評價極低......一個已經商品化的產品在我們親身試用後都覺得在水底不熱,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可能原因之一,我和郭醫師都是向豐英購買的,Jolly朋友的那件也來自豐英,而這批商品已生產近兩年,是否是屬於舊一代商品,發熱效果不足?

另一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最主要原因.....我們買到的發熱衣尺寸"不符合"東方人身材,豐英只進L及M的尺寸,我買的是M。穿起來雖然合身,但不緊......這是關鍵!!!

發熱衣萊卡材質的衣料到了水裡有種會鬆開的感覺,我上次在水裡時就感覺到水流在背部發熱條間的空隙隱隱流動;防寒衣在水裡越深越鬆,發熱條無法緊貼肌肉,再加上發熱條是突起物,增加了發熱條和發熱條間水的空間,因此發熱的效果全被肌膚和發熱條中間那層薄薄的水流給稀釋掉!

恍然大悟後,剛剛把發熱衣穿上試試,陸上穿本來發熱效果就不錯,可是當我把衣服拉緊之後,熱的感覺更強烈!這正可說明我們沒下水前穿發熱衣都感覺熱,可是一下水熱的感覺就立刻消失,原因應該就是衣服鬆了,水填滿了發熱條周圍的空隙,若是身處冰冷的水中效果當然變得極差!

而郭醫師反穿後,熱水流上升反而溫暖了胸部的肌肉,是一個不得已中的好辦法。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要買發熱衣,一定要買小一號的,或者應該是說極緊的,發熱效果才能感受的到。

標籤: ,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Thermalution加熱防寒衣試用心得
by 郭熙文醫師

郭醫師也買了Thermalution,不僅在19度的水溫測試,還發現了更好的使用方法;原廠生產商是否也該重新考慮產品改良一番勒? 以下是郭醫師特別提供的第一手報導......

文/圖:郭熙文

緣由:身處北台灣的潛水員最大煩惱就是漫長的冬季無處下水,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長達半年的時間東北季風肆虐,北台灣沿岸幾乎無處可下,在這個拼經濟的時代只能減少出國潛水的機會,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穿著厚重的防寒衣下水,但也易造成手腳難施展出力。2008年的體驗驚艷野柳、石城的美景,卻又苦於極差的能見度,唯一的方法就是在颱風季之前下水(2-5月),但此時水溫仍低,所以這種加熱防寒衣就成了最佳的選擇,於是在豐英購得後即迫不及待下水測試。

測試日期:2009年2月5日。
地點:新店北一游泳池戶外池。
水溫:19度。
天氣:陰雨。

使用過程:Thermalution就是一件上半身的水母衣,加上一組可防水的加熱墊(位於背部),配上2顆電池(可連續使用2.5小時),及一付溫度控制器。在泳池旁先裝上它,開關調到最大(紅燈亮),在覺得燙的時候跳入水溫19度的冷水池中,來回游泳持續一小時後結束。

心得感想:原廠設計的加熱墊位於背部,但人體最怕冷的地方在前胸而非背部或四肢,所以將它前後倒置,使加熱墊位於前胸,而溫度控制器藏在衣服內,如此在水中的過程裡,有如抱著一個暖爐在活動,完全沒有冷的感覺,但也不至於會燙,離開水面後要將溫度調到小(綠燈亮),否則就太熱了。此防寒衣供外銷之用,所以一般體型男性(即使80-90公斤),只需”中號”size即可,女性或教瘦小男生當然是”小號”size就足夠。穿上它,戴個頭套應該只需要2-3mm防寒衣就足以在20度左右的水中活動,當然更無損於四肢的靈活度,它真是冬潛者或較怕冷的潛水員一大福音。




標籤: ,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THERMALUTION發熱衣首試報告

為了試發熱衣,最近不時盯著中央氣象局的海象預報。昨天陽光普照,但海象預報浪高2.1米,放棄。今早的預報是1.2米,11點多又是滿潮,於是早上就往和美國小出發!

到了和美旁的九孔池,乖乖,浪頭比上次來的時候還高,就算下得去,上岸肯定也是被打上岸吧?

決定開車往回走,找了靠近灣內,一個浪小地方鑽下海去。在水面踢了約150米,水面溫度22度,已經打開發熱衣的我絲毫不覺得冷。下潛後水溫21度,很特殊的感覺,手腳感到冰涼,但軀幹既不覺得冷也不覺得熱,就這樣舒舒服服地潛了44分鐘。

浮出水面踢回岸邊時,摘下頭套,海水打在臉上這時才覺得海水的冰冷。這次的試驗,不知是我電池充電沒充飽,還是衣服有問題,幾次想開到高熱那段都跳不上去,就是維持在低熱的狀態,完全沒感到燙或很熱的感覺。

總之,在21度的水裡是OK的,可是我並不滿意,回家後得在檢查檢查哪裡出了問題……我想要有被燙到的感覺啦!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