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Photo Gallery: Translucent Creatures
NATIONALGEOGRAPHIC.COM


Photograph by Chris Newbert/Minden Pictures

夏威夷Kona海邊,攝影師的閃燈把這尾半透明圓滾滾的牛頭魚(cowfish)身上的紫色光澤帶了出來。牠又被稱之為透明箱魨,這種牛頭魚的眼睛上端有一對短短的犄角。

-譯自NATIONALGEOGRAPHIC.COM

標籤: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春潛

中央氣象局的” 最近24小時實測波高變化圖”是一份很管用的實測報告,週六一早看到龍洞的波高只有0.8米,便快速把裝備裝上車直奔和美國小。

陰天漸晴的海邊,已經有教練帶著近十位潛水員在這潛水。呼,大家真是不畏寒冷;我從一月開始測發熱衣以來,和美的浪況只要OK,都可以看到潛水人。

水還是冰涼,海中的生物大概也避寒去了還沒回來上班,只看到蛇鰻,幾隻以前都拍過的海蛞蝓,一隻小龍蝦看到我之後則是迅速鑽入礁盤之下。

潛了兩支氣瓶,春潛是快速燃燒熱量的好方法。第二支因面鏡壞了,草草潛了不到20分鐘就結束……嘿嘿,又有一個買新面鏡的好理由囉。


圓管星珊瑚/cup coral/sun coral (Tubastraea aurea)

標籤: , ,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Photo Gallery: Young Seahorses,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1994
NATIONALGEOGRAPHIC.COM


Photograph by George Grall

澳洲新南威爾斯,曼利(Manly)附近,一群小海馬在淺水區漂流。從加拿大到塔斯馬尼亞,多數海岸的海草區、紅樹林、或珊瑚礁裡,都可以發現一至兩種海馬棲息。

-譯自NATIONALGEOGRAPHIC.COM

標籤: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迷離幻境


2008年8月 攝於野柳

野柳的海樹林區和廣角攝影常見的景觀明顯不同......能見度低,大片海樹綻放的白穗,雖沒奼紫嫣紅的顏色豐富畫面;卻也多了幾分迷濛與雅緻。

標籤: ,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Psychedelic Fish 迷幻跳跳魚




Photo by David Hall

二月間華盛頓大學給判定為新品種的蛙魚一個名字(我們習慣把蛙魚叫得更可愛……娃娃魚),叫做Psychedelic Fish;學名Histiophryne psychedelica。Psychedelic字面意義是幻覺的、迷幻藥的,其實應該是指嗑藥的、酒醉的;我自己則依照娃娃魚的翻譯邏輯,把牠翻成“迷幻跳跳魚”。

會這樣翻譯,是因為這小傢伙的運動方式跟大部分的魚不同,牠不用游的,用跳耀的。科學家說牠每次觸底時,會同時用鳍的推動和鰓的噴射水流將自己彈離海床,“就像一顆充了氣的球,到處跳來跳去“。

華盛頓大學魚類學家Pietsch指出,其他的蛙魚會隨著所處環境改變體色,但迷幻跳跳魚不會,牠身上的顏色和圖案保持不變,應該是在模仿珊瑚。而蛙魚頭上的釣餌,在跳跳魚身上也找不到。

到哪裡看這種魚?找印尼Ambon的Maluku Divers潛水店,店裡的Toby是全世界第一個發現這種魚的人。

→華盛頓大學網頁連結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UTC UDI



最近因為浪況不佳沒得潛水,totally "LOST"......完全沉浸在美國最夯的影集"LOST"之中。農曆年間開始到現在,終於把百視達租得到的三季共70幾集拼完,超~好~看!

美國一月底開始播第五季,台灣第四季的DVD不知何時上架,只能先看畫面糊糊的網路版......DVD趕快出來,I wanna get "LOST"!

趁著空檔翻閱二/三月號的亞洲潛水客,這期介紹了一款水下通訊器,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只要價台幣34,938元以色列研發生產的UDI,具有水中500米內雙向簡訊收發、母船導向、電子指北針、潛水電腦錶、1000米SOS等功能,最多可有14組UDI同時使用。

話說回來,在水底發簡訊似乎不如用嘴巴講的快,台灣的IT和無線通訊產業界的潛友,若能發展一款通用型的水中對講機,每組單價在US$200元以內,絕對大賣! 若需要產品外觀/外型設計,我一定義務幫忙喔!

→網頁連結

標籤: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We want your votes!

台師大的Claire入圍"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前50名,真是替她high個不行......

島主的辦公室位在哈密頓島,十幾年前在STAR TV時曾經去那裏開會渡假過,是白人的渡假勝地;黃昏的帆船遊,和同事們在船上飲香檳賞夕陽,至今仍印象深刻。在這種地方上班,超......優......!

昆士蘭旅遊局這次行銷手法,造成的免費傳播效益驚人,真是個超級漂亮的點子!

OK,大家一起投票去,看能不能把這位陽光少女送去當島主......Claire......go! go! go!

→網頁連結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THERMALUTION第三次使用報告 謎團解開!

豐英的Joe在我前一篇文章留言,說他和Thermalution原廠黃副總Charlie開會決定幫我解決我碰到的問題。週三晚Charlie來電,表示希望聽聽我對產品的意見並想辦法幫我解決尺寸過大的問題。

週四我到昶恆凱,和Charlie見面並交給他我的Thermalutin。Charlie他自己不潛水,也詢問我使用後的看法。由於萊卡布料延展性佳,我建議可以考慮在腹背部兩側加魔鬼氈束帶,讓消費者可以依自己身材調整背部發熱區的貼附強度。還有說明書上說清潔時須先將電池拔下,我認為應先以清水洗過整件衣服後再拆下電池;否則需提醒大家先將電池連接線端小螺旋蓋裡的海水以高壓氣吹乾,避免蓋上時讓海水沾到銅質的三孔連接頭。

Charlie說YouTube影片拍攝時他也在現場,他提到因當時帶去的發熱衣尺寸不大,那位老外是把自己硬塞到Thermalution裡,所以貼附很好。不過當時的水溫只有5度,若產品無效,那老外有可能當場休克掛掉。

但Charlie也提到另外一位客戶很瘦,買了產品到紅海潛水後,也向他說產品沒有功能。看起來,穿越小件,效果的確會越好。

Charlie因聽我說我週六打算再試發熱衣,當場答應在週五幫我修改完成。週五到昶恆凱取回,發現是將我的原M號發熱裝置取出後重新縫置在一件S號的衣服上。

因為Charlie的善意正面回應,即使海象測報浪高2.6米,週六一早便在細雨中前往東北角唯一可以安全下海的地方……鼻頭港,作實地使用測試。

週六潛水最大深度28.5米,水溫16.2度,潛水時間42分鐘,防寒衣3mm,頭套3mm。

下水時依舊沒打開開關,跟上次一樣,一股冰涼感佈滿背部;隨即啟用發熱裝置,瞬間冰涼感消失……不冷,但,也沒有熱的感覺。

下水前6分鐘用低熱段,第6到12分鐘推到中熱段,12分鐘以後維持在高熱段。在第36分鐘,水深18米的水中打了一次寒顫,持續約3、4秒。

這次測試的水溫比上次低,但冰冷的感覺卻較少,可見背部發熱區的貼附很重要。除了size的影響之外,如何讓衣服材質的延展性降低,彈性減弱,將身體包覆地更緊,我認為是未來可以思考的方向。

原廠把這產品定位為”發熱深水防磨衣”,以我從事行銷傳播的觀點來看,主訴求的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和消費者最關心的利益點(key benefit)是有落差的,原廠是應該考慮調整……
1.“防磨”:應該不是買這件衣服的主要考慮因素。
2.“深水”:水的深淺其實也不是重點,當你告訴大家這是水肺潛水用的,也就夠了。
3.“發熱”:是大家買這件衣服的主要需求所在,也是最易造成認知不協調的地方。重看YouTube影片,老外在下水前直說”bloody warm”,沒錯,在陸上穿著的確很warm。影片中潛完後,老外說不冷”it just don’t cold”(這英文怪怪的),也對,穿上它在水裡不冷,但他也沒再說”bloody warm”,這狀況和我實際使用結果一致……差別是他穿1mm在5度的水中。

結論:Thermalution在水中的確不熱,但它可以讓你不冷。不過每個人對寒冷的耐受度不同,會影響產品的使用觀感。我這件Thermalution經原廠測試結果正常,可是我在水裡還是不感覺到暖或熱;與其說它是發熱衣,倒不如說它是“保溫衣”來得貼切。

Anyway,當你重新定位它為“保溫衣”時,就不必有我原先的期待……背著一團溫泉潛水。謎團解開之後,這樣就可以釋懷,而也可以照穿3mm將潛季拉長,對我來說,OK的啦!我想只要浪況許可,我的潛季就是……四~季!

至於原廠在國外潛水雜誌訴求-4度時穿著Thermalution,還可以像條鯊魚般地活動自如……是有風險的。必須加註在什麼狀態下(穿什麼樣的防寒衣),可以有什麼樣的結果,supportive rationale必須充足,否則在高度保護消費者的國家,是很容易招致法律爭端……Charilie,你還是要小心。

標籤: